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外交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向国外派出了20位将军大使。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队伍主要是职业外交家,他们“大多属于外语、外交和国际问题的科班出身,普遍具有全球视野和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这一变化反映出中国(     
A.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外交人员的日益专业化
C.拓展与欧美国家建交新途径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非洲之间的交往古已有之。在汉代,非洲已在中国与罗马的贸易中发挥中转站的作用,埃及商人在印度和斯里兰卡购买中国货品,再经由亚历山大里亚、迈奥霍穆等港口将其运往罗马。唐代《贞元十道录》记载了自广州出发、经波斯湾到达非洲的航程,中国同北非、东非等地已实现直接通航。宋代,每年自非洲进口的“象犀珠宝香药之类”商品数额高达“五十三万有余”,大大超过前代体量。元朝航海家汪大渊曾亲身到访非洲,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也于14世纪到访广州、泉州、杭州等地,中非人民对彼此的了解更加深入。明代郑和船队四次抵达东非海岸,将古代中非交往推向高峰,双方频繁互访,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永乐年间还恢复了三省市舶司,以便非洲诸国使节来华时“与中国贸易”。今天在埃及和埃塞俄比亚出土的大量中国陶瓷、钱币,年代由唐至明,成为中非友好往来的见证。

——摘编自张铁生《中非交通史初探》

材料二   1955年万隆会议后,中国积极支持非洲国家民族独立自强。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访问加纳时,明确了中国对外援助坚持平等互利、尊重受援国主权以及不附加政治条件等基本准则,奠定了中国对非援助的总体基调。在农业领域,中国派遣农业技术人员赴非建设经营农场,帮助解决非洲粮食紧缺问题。在工业领域,中国援建的项目针对非洲当地需要,以中小型项目为主,工期短、投资收回快。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国长期对非洲国家提供无偿援助,无私支持非洲基建事业。此外,中国还通过派遣教师、医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帮助非洲国家提升各领域技术能力,中国员工与当地工人同工同酬,“对等上班”,赢得了非洲人民的认可与支持。

——摘编自宋微《中国对非援助70年——理念与实践创新》

材料三   21世纪以来,中国对非洲援助以追求发展效益为主,兼顾政治、安全等其他 效益。中国与非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互利共赢的能源合作关系。中非双边贸易额迅速增长,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的步伐大大加快,提高了非洲国家的生产能力。中非文化交流不断深入,在影视制作、出境旅游、人才交流、学术研讨等领域加深合作,助力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据谷靖《转型背景下的中非关系:新形势、新挑战、新合作》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非交往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世纪50—70年代中国对非援助的背景和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
3 . 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同德国、法国、欧盟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是中欧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这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A.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外交活动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D.坚定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阶段外交信息
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叫一边倒”
20世纪50年代中期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代办级外交
关系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1965~1976年,与中国建交国家共计从49个增加到111个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人道主义救援
21世纪初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球伙伴兰系;《巴黎协定》;
一带一路”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根据上述材料,从不同历史阶段若干有关联的外交信息中提炼一个论题 ,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任选--个角度确立论题,论述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战胜国构建的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个涵盖全球主要大国的多极体系。它呈现的是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欧、美国、日本、苏联等国际行为体为代表的多极结构,并留有欧洲大国均势的痕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美英苏三大国经过一系列重大的国际会议与会晤……史称雅尔塔体系。是大同盟内部相互妥协(或者说“合作”)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历史进步性,也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深深烙印。它建立在美、苏战时军事实力均势的基础之上,是美英苏三大国出于对各自利益的现实考虑和对战后世界安排的长远打算,在进行了长期的讨价还价之后达成的政治交易。

——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中国外交主要成就简表

时间外交成就
19911991年中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APEC。200110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
2001中、俄、哈、吉、塔五国,加上乌兹别克斯坦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200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成员。
2013习近平主席出访美国时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外交关系,即“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2015习近平主席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全国干部培训教材《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体系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世纪之交中国外交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国际格局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回顾70年峥嵘岁月,中国外交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一是时代主题上,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超越意识形态发展国家间关系……二是政治格局上,“从对抗格局的成员转变为基于和平与发展的全球伙伴”,编织起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形成了“朋友遍天下”的良好.面……五是世界方位上,从一开始被孤立封锁,到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自身成为国际秩序演变的关键因素,中国外交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摘编自郑立樵《新中国外交70年:成就与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外交演变历程的特点。
(2)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外交政策的认识。
7 . 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中国周边外交战略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到"促进共同经济繁荣"的"经济外交"战略,还提出了"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的新周边外交方针。外交战略的转变主要基于
A.美苏两极格局结束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邓小平理论的指导D.推动建设利益和命运共同体
8 . 20世纪80年代,中国一改过去只对外援助的做法,开始接受外来援助,来自世界银行、日本政府、西欧多边和双边的援助大量流入中国。据统计,六五计划期间,中国就得到了30-4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A.国内经济困难无力对外援助B.外交开始突破意识形态影响
C.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政策破产D.务实理性外交利于国内发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时的国际援助大多是在盟国相互间进行的。战争结束后,1947年美国通过了援助希腊、土耳其的法案,并提出“马歇尔计划”。次年,马歇尔计划受援国成立欧洲经济合作组织以管理和利用该计划资金。1950年,美国对亚洲和西欧的军事援助分别达到159.2和918.1百万美元左右。同年,英联邦外长会议通过了援助南亚、东南亚国家以“防止共产主义”的计划。与此同时,苏联也向中国和东欧国家提供援助,并与东欧国家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1950年,中国开始向朝鲜、越南、蒙古等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其中大多为无偿援助。

——据丁韶彬《国际援助制度与发展治理》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援助大事记(部分)

1983年提出“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原则,把对非洲国家的援助与贸易、投资相结合。
1984年首次提出“智力援助”,帮助非洲国家培养、培训经济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
1995年决定对外援助主要采取优惠贷款、合资合作和无偿援助三种方式。鼓励中国企业与受援国企业合资、合作经营。
2004年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后,除提供物资和现汇援助,还派遣医疗队、救援队。
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南部,中国向美方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2008年为促进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宣布在农业、教育、医疗卫生、免债、零关税待遇等领域采取广泛的对外援助。

——据杨枝煌、杨南龙《中国特色对外援助70年的基本图景及其优化建议》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国际援助的特点,并简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时期“中国特色对外援助”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重大意义。

10 . 材料   1948年联合国首次尝试维和手段,至1992年底,共进行过29次维和行动,主要是防止局部地区冲突的扩大和再起,从而为实现政治解决创造条件。1991年底之后的短短两三年内,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规模剧增,达到空前的17次行动,共计8万人员,维和费用高达37亿美元。维和行动的任务范围也有所扩大,涉及监督选举、全民公决、保护和分发人道主义援助、帮助难民重返家园等许多非传统性的工作。中国于1989年参加维和行动,目前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第二大出资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中的第一大维和人员供应国。在安理会举行的维和及相关议题辩论中,中国代表认为,应严格限定在执行安理会授权的任务范围内,联合国维和人员应当“恪守中立原则,避免选边站队,成为冲突一方”。强调在部署维和行动时,需得到当事国政府的允许。还多次指出,消除贫困、发展经济等是解决冲突根源的要素之一。2013年以前,中国派出的维和人员主要执行非战斗任务,如工程、医疗等。随着维和实践的深入,中国更关注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民生建设方面的实质提高,并且不希望维和行动或发展援助有附加政治条件。在过去近30年,中国参与的维护行动遍及全球,许多分布在高风险的区域,被国际社会誉为“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

——根据岳麓版《》教师用书等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何联合国维和行动规模与任务范围会扩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维和理念及积极参与维和行动的原因。
2020-01-0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9年高三上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