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有学者提出,二战以来,美欧关系经历重大调整,实现了从“特殊关系”向“正常关系”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后)至1949年,美国和西欧国家最终建立了大西洋联盟,战后美欧关系的基本框架由此确定。50年代,尽管双方在西德重新武装、对苏态度以及苏伊士危机等问题上出现分歧,但……美欧仍存在根本利益的一致,加上这一时期保守主义在大西洋两岸盛行以及美欧领导人之间的友谊,大西洋联盟的运转基本正常。

材料二   曾几何时,戴高乐的独立外交政策在西欧还不受欢迎,但到了60年代末,大多数西欧国家都主张在外交政策上同美国拉开一定距离。……里根政府时期,法德英等国还坚决反对美国阻挠西欧与苏联进行石油管道交易的“治外法权”行径,并顶住压力同苏联履约。……1986年里根政府事先未与欧洲盟国磋商差点就削减战略核武器问题同苏联达成协议,令西欧国家大为震惊……60年代以后,美欧关系从战后初期的绝对依附状态向控制反控制的状态转化。但尽管如此,美欧“特殊关系”的大逻辑依然存在

材料三   今天的美欧(盟)关系是超越传统的大西洋同盟的框架发展起来的包括经济、政治及安全关系在内的一种新型双边关系。……如果说冷战期间美国主导了大西洋同盟的话,那么,欧盟在冷战后美欧“正常关系”的演进终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美欧关系态势的变化,导致这一关系实质的改变……

——以上材料均摘自赵怀普《从“特殊关系”走向“正常关系”——战后美欧关系纵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二战后初期美欧“特殊关系”及“根本利益的一致”?并分析影响二战后初期美欧“特殊关系”形成的国际性因素。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60年代以后美欧关系为什么出现转化?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后美欧“正常关系”的实质。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美欧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
2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事情的本质而言,“冷战”是美苏双方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对外战略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的结果,是双方相互遏制和相互对抗的产物。

——张盛发《斯大林与“冷战”》

材料二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三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他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由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亨利·基辛格(1993年)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二战结束后导致美苏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并结合材料一,指出的其中的主要因素是?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和瓦解的标志。
(3)材料三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
3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昔日盟友反目成仇,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出自人民版教材必修一184页
材料四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格中A、B、C分别对应的内容。

材料二 见图

(2)归纳图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
(3)阅读材料三、四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4)材料四中所说的“旧的世界格局”指什么? “已经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在“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以后,国际格局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6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吉林省长春十一中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卷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环保主义等新社会运动的兴起,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1969年组建的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为载体,积极介入社会领域尤其是环保领域的事务,这被视为北约除防卫协作和政治协商功能之外的“第三维”。北约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把空气污染治理列为第一批试点研究之一,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研究和推广活动;还积极举办空气污染治理专家会议或推动国际环保会议的召开。与会各国先后制定了本国空气污染治理政策及空气质量标准,并颁布国家空气污染控制法律。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无关政治”的形象,似乎为东西方的讨论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开场白”。19721976年,美苏两国相关专家多次互访,在环保领域签署了一系列草案和协议,一定程度上开启了冷战缓和时代美苏合作的新篇章。

——摘编自张勇安(北约与跨大西洋的空气污染治理》


(1)概括北约功能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简析北约功能变化的影响。
2023-03-01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选择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苏冷战的40多年时间里,美苏双方在局部问题上曾寻求过妥协与合作并达成某些协议,双方关系也曾出现过缓和,但是这一切并没有改变美苏关系以对抗为主的特征。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主要由于苏联对内和对外政策的变化,美苏在国家利益方面的冲突大大减少,双方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也逐渐减弱,这一切导致了美苏关系的重大变化。

——摘编自倪孝铨《美苏关系:从对抗走向合作》

材料二   20世纪5060年代的主要特征是美国一步步更深地卷入东亚事务,最终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而难以自拔;自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则不得不在东亚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从旷日持久的越战中脱身,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并最终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政治、经济、安全、军事等各个方面又开始积极介入东亚,确保并不断扩大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和影响。

——摘编自赵学功《冷战时期美国东亚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影响美苏关系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冷战时期美国东亚政策的演变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征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6 . 世界格局的演变。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   20世纪70-90年代初期,是旧的两极化世界由动摇走向解体、新的多极化世界初露端倪的交替时期。导致世界格局变化的原因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轮番升级的军备竞赛和全球争霸导致两国国力的相对削弱。第三世界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和西欧、日本力量的崛起,有力地牵制和冲击着美苏两霸的势力。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和苏联的“新思维”成为推动苏联社会质变的催化剂。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挑起冷战的根源。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旧的两极化世界由动摇走向解体”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性事件。
7 . 世界格局的演变。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   20世纪70-90年代初期,是旧的两极化世界由动摇走向解体、新的多极化世界初露端倪的交替时期。导致世界格局变化的原因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轮番升级的军备竞赛和全球争霸导致两国国力的相对削弱。第三世界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和西欧、日本力量的崛起,有力地牵制和冲击着美苏两霸的势力。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和苏联的“新思维”成为推动苏联社会质变的催化剂。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苏冷战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旧的两极化世界由动摇走向解体”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性事件。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求各国“主持公道”,为“美国向来主张和平与人道主义”,而此时的美国继续执行“不卷入战争、又使战争不致扩大和地延”的理想主义外交政策。19371213日南京陷落,193886日日本飞机轰炸广州,美国在华东、华南的经济利益受到严重威胁,19812月美国开始向中国提供商业贷款援助。19409月,日本与德国、意大利结成法西斯三国轴心。194011月,美国又宣布向中国提供1亿美元贷款。19413月,罗斯福公开声明美国将无条件及时地全面援助中国。他还同意美国军人双加入陈纳德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航空队——飞虎队。1942年初,美国侣议成立中国战区,由蒋个石任最高统帅。……中美战时同盟关系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达到顶峰。

——摘编自金剑华《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

材料二   时政漫画。


——李杰《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全面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对其进行解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描述你对漫画的理解。
2021-09-08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9-20高三·全国·阶段练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ー 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摘引自杨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

材料二 1958年,朝鲜领导人在欢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盛大国宴上,充满深情地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留下了我们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伟大功绩……你们所建立的伟大功勋,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榜样,它将永远载在进步人类的史册上。”…志愿军先后涌现出30多名英难功臣和近600功臣集体。他们不愧为中年民族的英雄儿女,不愧为祖国和世界和平的坚强卫士,无愧于“最可爱的人”的光荣称号。

——摘自人民网《气壮山河的凯歌,永载史册的丰碑》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朝鲜战争的性质,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阐述中国人民志愿军所建立的“伟大功勋”。
2020-11-1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高中历史210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材料二1981年初,经过十年的研制开发,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一一哥伦比亚号终于建造成功,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用于在太空和地面之间往返运送宇航员和设备的航天飞机。19881115日,苏联于莫斯科时间6时在拜科努尔发射场使用“能源”号大型通用运载火箭把航天飞机“暴风雪”号送入太空。这是苏联经过多年研制、试验后首次发射的大型实用型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

材料三中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2012925日正式入列海军。辽宁号的启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十个拥有现役航母的国家,也是最后一个拥有航母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众所周知,辽宁号是从前苏联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母改装而来的。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南针的发明与“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之间的历史联系。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苏两国争相研制航天飞机的时代背景。指出美苏两国争相研制航天飞机给世界局势带来的主要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拥有航空母舰的梦想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可能实现的原因,概括辽宁号入列中国海军的有利条件。
2021-01-2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哈密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