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如图是英国画家迈克尔.康明斯创作于1962年的时政漫画《如果你们撤……我们就撤……》对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合理的是
A.标志美苏冷战的开始B.标志美苏从合作转向对抗
C.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D.美苏之间斗争与妥协并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图是环球时报英文版制作的有关当前俄乌局势的最新漫画。针对“山姆大叔”的叫嚷,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强调:美国应该扪心自问谁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对如图解读合理的是
A.美苏冷战加剧了俄乌紧张局势B.俄乌冲突源于民族矛盾的激化
C.北约东扩破坏世界多极化格局D.冷战思维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
2022-05-13更新 | 532次组卷 | 8卷引用:第05讲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暑假复习与自学课】2022年新高二历史暑假精品课(纲要下+选必一)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欧洲在走向衰落吗?

近几年史学界对于欧洲的衰退进行了详实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以英国和德国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了下列几则史料,通过分析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材料一   

甲:英国1873——1913年的工业生产的数据统计

18731883189319031913
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40404143
生铁产量(千吨)667186667089907810425
粗钢产量(千吨)5822040299751157787
煤炭产量(百万吨)130166167234292

乙:1913年英、美、德电器产品占世界总额的比例


丙:1870——1913年英、美、法、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


——据【英】B.R.米切尔《世界历史统计》等

材料二   下面两幅漫画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德国历史和国际关系的演变。




(1)材料一对于我们研究的问题有没有必要?说明理由。这几则史料对于反映英国的经济状况是否矛盾?请予以解释。
(2)结合两幅图片对战后的两德关系的演变及其体现的国际关系格局进行解读。研究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兴衰,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有哪些?说说你的建议。
2021-09-2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越战小说是对越战中美军士兵及美国民众伤痛的记录与解读,解析了美国军人在置身战场环境、亲历战争残酷后的心理冲击、心态变化和心灵创伤,展现了战争对普通士兵心理、良知和人性的摧残与吞噬。这类小说(       
A.再现了真实的战争场景B.揭示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彰显了美国制度优越性D.反思战争对人的心理创伤
2022-06-2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下图为美苏两国于1958-1981年间发射卫星的数目。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① 两国发射卫星的主要目的是收集对方信息
② 卫星竞相发射升空是美苏冷战对峙的产物
③ 苏联卫星数量大增表明经济实力超过美国
④ 太空技术服务于军事部门也改善人们生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5-09更新 | 307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清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余伟民指出:冷战格局对于推动世界体系的重构具有正面的历史作用,主要是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为原殖民地国家和其他受制于西方的落后国家走上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对此解读最准确的
A.冷战有利于世界体系的重构B.冷战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C.社会主义阵营支持独立运动D.世界体系的重构取决于冷战
8 . 对于下面两幅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艺术加工的漫画不具有史料价值B.图一肯定了美国对西欧经济的援助
C.意识形态影响官方对事件的评价D.图二讽刺了美国对欧洲整体的援助
9 . 解读和运用史料解决问题,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他(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在1946年初就写道:“想和俄国人共同统治德国,只能是痴心妄想。同样痴心妄想的,是认为俄国人会和我们一起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礼貌地撤出,然后在这个真空中产生一个健康又和平,稳定又友善的德国出来。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我们的德国部分建立一种独立的形式,让它具备足够的满足,足够的安全和足够的优势,不受制于来自东方的威胁……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

材料二   苏联对美国的评价是,美国企图把德国和欧洲拉进资本主义阵营,成为它的卫星国。在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中形成的“不自然的联盟”业已烟消云散,东西方的冲突从此开始。……作为对立物,斯大林创立了“两大阵营理论”:一方面是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它的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以上均摘编自[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1)阅读材料,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的具体影响。根据材料二,说明苏联采取与美国对峙政策的主要原因。两国形成外交对立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分别简述图1和图2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

(3)结合上述材料,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历程。
10 . 对史料进行正确的解读、全面归纳概述史料中包含的历史信息、从丰富的史实中得出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的几个重要能力。

材料一   日军占领平津以后,日本军部决定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为了打退日军对上海的进攻,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周围地区激战三个月。193711月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但是,国民政府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无力阻止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关于正面战场溃败的原因,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由于国民政府腐败造成的。)徐州等地失守。10月,广州、武汉也被日军占领。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抗日战争中,既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着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基本上是相互配合的。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民党组织了几次大的会战,其中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使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归于失败;但由于敌强我弱,太原、上海、南京、徐州、广州、武汉等地相继失守。

——2012年岳麓出版社《历史》必修一

材料二   下列两幅图片,描述的是现代史上同一历史事件



(1)比较两种版本教材对抗日战争初期情况的表述有何不同?你如何评价两种不同的表述?
(2)比较两幅图片(含注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创作者设计意图分别是什么?
2021-08-2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