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1949年1月20日,杜鲁门在总统就职演说中提出“以我们先进的科学和进步的工业帮助改善和发展那些尚未发展起来的地区”。史称“第四点计划”。美国提出“第四点计划”旨在(     
A.构建军事同盟B.推广西方的民主模式
C.开拓海外市场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2 . 美国《1961年对外援助法案》规定:“美国企业有优先机会参加使用援助资金的采购商品的竞标;国际开发署经济援助的商品总吨位中至少50%必须由美国船只运输;受援国征用美国私人财产时如果没有给予足够的补偿或没有偿还美国私人企业的债务时,援助项目必须马上终止。”这说明美国
A.积极推进世界贸易自由化B.外交服务于国家利益
C.笼络盟友以巩固霸权地位D.扩大了对外援助范围
3 . 1962年,美国全面启动“青年领袖项目”,源源不断地将第三世界的潜在国家领袖和青年精英带到美国接受文化熏陶。据1967年政府统计报告,曾参加过交流项目的非洲精英中,已出现两位首相、两位总统、一位副总统、五位国务卿和87位部长。这表明当时
A.美国和平演变政策成效显著B.第三世界倒向资本主义阵营
C.美国操纵非洲国家民主选举D.第三世界成为文化冷战重地
2022-04-06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学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杜鲁门总统在谈到“第四点计划”时说:“我们很早就与世界上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有经贸往来,今天,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大量需要来自这些地区的产品与资源,如果那些国家的生产能力和购买能力能够扩大,我们自己的工业和农业也将从中受益。”据此可知,美国实施“第四点计划”的主要目的是
A.推动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完善B.保持本国经济的持续繁荣
C.真正实现贸易双方的互利共赢D.控制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
2022-03-2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武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7年2月,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对国会两党领导人说:美国不但试图“拯救中欧某些国家摆脱俄国的控制”,支持土耳其“顶住莫斯科的压力”,还在伊朗挫败了俄国的要求。这一演讲
A.推动了雅尔塔体制的建立B.旨在解决欧洲国家出现的经济困难
C.为杜鲁门主义的出笼造势D.说明美国积极推动冷战格局的扩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是1990年8月10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刊载美国漫画家赫伯特·布洛克的《欢迎 来到后冷战时代》。漫画中的人物是时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他举起火把,正在点燃连接油桶的引线(注:1991年美国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海湾战争)。据此可知,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欢迎来到后冷战时代
A.漫画作者带有政治偏见B.伊拉克破坏了石油经济
C.冷战局势宣告彻底结束D.恐怖主义威胁依旧存在
2022-01-19更新 | 677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948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了《史密斯—蒙特法案》,该法案使得国会正式授权的美国政府资助的文化交流项目的活动内容不再限于教育交流,其适用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不再限于购买美国战争剩余物资的国家。《史密斯—蒙特法案》的签署
A.缓和了两大阵营的对峙B.加速了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深化了美国的冷战政策D.旨在配合北约的军事对抗
2022-01-04更新 | 456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届高三12月份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8 . 冷战时期,苏联的一则海报—《两个世界,两个家伙——我们传播生命,他们播撒死亡》分上下两部内容:上半部分是苏联实行“长期援助”计划;下半部分是美国向世界输出军火。这表明
A.冷战期间海报的功用发生质变B.美苏争新助推两极格局的形成
C.苏联加快经济建设以遏制冷战D.传媒成为美苏冷战的重要平台
9 . 至1955年,美国已经在全球36个国家建立了450个军事基地,并与美洲以外的约20个国家签订了政治与军事协议。同时,美国出台的所谓“双边安全互利”的政府援助项目,具有极强的军事侵略性。这反映了当时美国
A.冷战力度的增强B.战略重心发生转移
C.开始与苏联争霸D.经济发展遭到挫折
10 . 根据协议,每个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国家都应当将一笔与外援资金数额相等的资金存入中央银行,作为对应资金,由两国共同使用。这笔资金的95%留为该国合法的财产,而5%成为美国政府的资产,属秘密经费,进入了中央情报局的腰包。这可用于说明马歇尔计划
A.对欧洲的援助没有实质作用B.导致欧洲完全沦为美国的附佣
C.以控制西欧对抗苏联为目的D.有利于美国对西欧财富的掠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