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美苏“冷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1947年苏联向中共提供了价值1.51亿卢布的各种武器、设备和战略材料;1948年苏援增至3.35亿卢布,1949年进一步增至4.206亿卢布。与此同时,美国也向国民政府提供了大量援助。这反映了
A.中苏两国关系走向破裂
B.冷战从欧洲蔓延至中国
C.世界局势影响解放战争
D.美苏两国主导国共内战
2 . “共产党各种好斗的表现——捷克斯洛伐克的政变、柏林的封锁和希腊的连续不断的内战——使西方列强相信,有必要建立一些防御联盟体系。”材料中的“防御联盟体系”
A.维护了世界近半个世纪的和平与稳定
B.抵制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渗透
C.是反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军事政治集团
D.有助于美国帮助西欧恢复经济
3 . 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后,英、法等国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与美国的经济合作署对口,负责分配和使用美国提供的援助,其成员国保证要在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方面相互合作。由此可知,马歇尔计划
A.巩固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B.为欧洲一体化提供经济保障
C.加强了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
D.加剧了美苏两国的冷战对峙
4 . 美国1950年拍摄的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惨遭二战蹂躏,后来获得美国财政援助,生活生产重又回复正常。美国实施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帮助欧洲复兴经济
B.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C.遏制苏联力量
D.建立北约组织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末,西欧和美国建立了特殊的经济关系。1946年整个西欧的工业产量比1937年下降了30%,其中德国下降了69%,法国下降了28%,英国下降了4%,而美国却提高了47%。同时期,西欧主要国家的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由30.5%下降到2(2)2%,而美国却由4(1)4%上升到56.4%。二战前西欧九国的出口值是美国的(1)5倍,而战后仅及美国的1/2。受到战争严重破坏的西欧经济的恢复需要资金、技术和设备,而在当时两种社会制度严重对立的形势下,西欧唯一能够依靠的是美国。而美国出于政治、经济的需要也必然要援助西欧。在金融方面,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美元同黄金、同资本主义各国的货币直接挂钩并保持固定的汇率,使美元实际上成为西欧各国唯一的国际支付手段,美国成了向西欧提供国际流通货币的中央银行总库。

材料二   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西欧和美国的经济发展态势发生了显著变化。1960—1970年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7%、4.4%和5.3%,而美国仅为4.3%,同时期以上西欧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增长78.7%、75.6%和100%,而美仅增长61%,1970年法国、联邦德国在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比1948年分别上升了(1)9%和6.5%,而美国却下降了16.8%。但在当时,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力量与美苏相抗衡。正如阿登纳指出的那样:“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当时美国认为推动西欧一体化有利于实施其对苏联的遏制政策,因此也支持西欧的联合。西欧国家经济实力提高后,必须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要求独立自主的发展。基于此.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指出:“马歇尔计划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美国和西欧的关系需要“进行痛苦的调整,需要耐心,需要敏感”。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幼香《二战后欧美经济关系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不同时期欧美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并指出影响二者关系的主要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知识,分析二战后不同时期欧美经济关系的演变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6 .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联合国成立以来,制止了不涉及美苏等大国重大利益的印度尼西亚、以色列和克什米尔这些地区的战争,却未能阻止朝鲜、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越南等一系列局部战争。这说明二战后
A.联合国在维护和平中起重要作用
B.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的局面
C.大国相互博弈导致世界局势动荡
D.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尚未建立
7 . 阿沃尔特斯在其所《秘密使命》一书中,评价美国的某一行动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一个国家,即美国,去资助它的竞争者,回过头来再同它竞争。”它评论的是美国
A.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出台杜鲁门主义C.实施马歇尔计划D.成立北约组织
2017-07-0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旨在吓阻西方的入侵。其中一次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危机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

——菲利普·费尔《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法国的安全完全依赖她(美国)的保护。这种说法出自统舍的姿态,自动地把服从美国的权势视为当然。这就是所谓超乎国家的欧洲之理念,在这个构想下,法国就消失了。一个没有政治实体、没有经济动力、没有防卫能力的欧洲,因而在面对苏联集团时,注定成为那个自身有政策、经济和国防的强大的西方国家——美利坚合众国的附庸。

——基辛格《大外交》

材料三1964年1月27日,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法同时发布联合公报,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商定在3个月内任命大使。”法’国成为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

——摘自《中法关系大事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美苏冷战形势不断加剧的因素,并简述美苏对峙对世界局势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法建立外交关系的背景,并分析其意义。

2017-06-17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