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美苏“冷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美国的外援活动既受国际环境影响,也深刻影响了国际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以杜鲁门政府援助希腊和土耳其为开端,其后美国逐渐开展了一系列的外援活动。美国对外援助的核心目标是维护自由民主制度和国家安全,以及树立美国的“大国形象”。与此相适应,这一时期美国对外援助的项目重点是以经济援助为主;而区域重点主要以西欧为主,同时根据“以点带面”的原则,从地缘战略的角度划出的一些重要战略国家。

——摘编自关春巧《杜鲁门时期美国对外援助体制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政治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使美国充分认识到:“要同化独立的主权国家,光搞掠夺是不行的,还需要贷款和投资。”为了同苏联争夺战略空间,美国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到19686月底,美国对外援助总额为1335亿美元,其中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总额是775亿美元,占援助总额的58%,其中约583亿美元是经济援助,占发展中国家受援总额的75%。

——摘编自刘会清《战后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初期美国外援活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概述这些外援活动对西欧国家产生的影响。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美国外援活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成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班同学围绕“二战后的国际关系”这一主题开展了分组探究活动。

第一组:解读漫画信息



(1)结合所学,漫画中的人物代表的国家分别是和。请概括漫画反映出的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特点。

第二组:分析历史数据

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GDP统计表(节录)(单位:万亿美元)

        年份
国家/地区
196019701980
美国0.541.082.86
西欧0.360.853.86
日本0.040.211.09

(2)阅读上表,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总体呈现趋势,其中和的GDP增长较快。结合所学,分别归纳二者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

第三组:制作学习卡片



(3)结合所学,将该组同学制作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卡片补充完整;请任选一张卡片,说明该时期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中发挥的作用。
2021-02-1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二战中唯一未遭战火破坏的交战国﹣﹣美国,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美国在战争中大发横财,国力得到空前加强。1939~1944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近两倍。二战后初期,美国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2以上,出口贸易占1/3,黄金储备占3/4,美国资本输出占世界第一位,且美国成为最大的债权国,一度垄断了原子弹……与二战前1937年相比,二战后初期的整个西欧工业产量仅为其70%,农业产量为其63%,而且仅存的工业又大多被纳入战争轨道,要顺利实现“军转民”需要大量资金和设备。在政治上,西欧各国也陷入空前的危机之中。各国国内社会动荡不安,人心惶惶,对现有政权越来越失去信心。正是基于美国与西欧当时的现状,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于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宣布了美国“援助欧洲”的计划,即有名的马歇尔计划。

——摘编自傅华丽《剖析二战后初期美国对西欧的政策》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欧洲的安全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美欧联盟的政治基础严重动摇,双方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矛盾日益凸显,于是美欧关系的调整势在必行。1991年5月19日,德国总理科尔在访问美国时表示:统一的德国将把发展与美国的关系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希望美国消除对德国的疑虑。1992年,当乌拉圭回合谈判和欧盟农产品补贴陷入僵局时,科尔从中斡旋,促成妥协,同时科尔呼吁美国停止削减在欧洲的驻军,英国也做出了行动。199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美国,英国女王在国会发表讲演,强调英美之间传统的纽带关系。

——摘编自张文杰《冷战后欧美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马歇尔计划提出的背景及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后欧美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4 . 材料   北约自1949年成立始,既有遏制苏联、维护西欧安全的一面,又有作为美国对外争霸和控制盟国的工具的特点。1958年戴高乐上台后,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1966年2月21日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此时美国深陷越南战争不能自拔,美国国内财政赤字日增面对来自苏联的巨大核威慑压力,北约成员国逐渐对美国能否为盟国提供有效保护产生了疑虑。戴高乐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化组织暴露出冷战时期西方阵营内部的战略分歧,美国内部要求重新审视美欧关系的呼声高涨。美国利用意识形态加强北约、维护欧洲团结以对抗共产主义,以此来掩盖美国与盟国的矛盾,尽可能消除法国退出的负面影响。

——摘编自刘姝《北约危机与美国的应对(1966—1967》》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是二战后国际关系的重要现象。在冷战形成的两极格局中,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处于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欧洲冷战示意图


杜鲁门全球军事战略计划示意图 古巴导弹危机示意图



冷战下的国际格局有何特点?
2021-12-08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地图册-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6 . 二战以来,各种政治力量相互较量,国际格局风云变幻。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问题:
(1)上述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冷战”中爆发了哪两次热战?各有何影响?

材料二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 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很多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据基辛格1993年的讲话整理


(2)材料二反映出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面对这种变化,中国在外交上是如何应对的?

材料三 近年来朝韩关系发展回顾

1990年9月朝鲜北南方举行第一次总理会议,这是南北双方举行的最高级别会谈。

2009年8月金正日会见韩国现代集团会长玄贞恩。两国联合签署多项交流协议。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年来朝韩关系发展呈现出怎样的态势?折射出当今世界形势具有什么特点?
2021-01-2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测试(三)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作为极其有力和急剧的催化剂,造就了几个世纪里世界政治的头等重大事态之一,那就是现代国际体系传统中心欧洲的权势迅速衰落,“侧翼大国”美苏的权势勃然兴盛。另一方面,……从列宁对威尔逊,到斯大林对罗斯福,日后美苏“冷战”的一个基本动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包括国际政治观)的摩擦、抵触和对立,都显得至关紧要,……然而,意识形态对立与基本地缘政治环境中的超级大国利益竞争等因素结合在一起,决定性地促成了美苏冷战。

—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二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它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它们在全世界与我们竞争的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讲话》

材料三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指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级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新华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世界格局演变的主要特点及表现。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尔塔体制)实际上是两类不同国家既想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确立自己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主观意志,又要维护战后合作的共同愿望的矛盾的反映,是妥协和折衷的产物。它确立了苏联和西方在战后欧洲和世界的优势地位和作用,为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张盛发《雅尔塔体制的形成与苏联势力范围的确立》
材料二     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美苏之间的斗争从两种制度、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转变为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此后近半个世纪,尽管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兴起对美苏对抗起了很大的牵制作用,但未能根本扭转超级大国操纵国际政治的局面。
——孔庆茵《三种世界秩序模式的现实分析》
材料四       2002年初,一位俄罗斯学者指出:“在长达10年时间里,人类已从两个国家对抗转向本质上是另一种对抗——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所有其他人的对抗。而且,越是在文化和经济发展上离美国越远的社会,这种对抗就越尖锐。”
——张宏毅《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及未来走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雅尔塔体制的实质与美苏之间关系的特点。
(2)材料二中杜鲁门所说的“新的极权主义”指什么?从材料可看出美国确立了怎样的外交目标?
(3)据材料三,概括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关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当今世界为什么还会存在着“另一种对抗”?
2016-11-18更新 | 8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三   (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材料四   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材料五   


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下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
(3)结合材料四和材料五,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
2019-09-1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摸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冷战时期,全球政治成为两极化的,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一个是由美国领导的最富有的社会集团,同一个与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有时是军事的竞争。许多这样的冲突发生在这两个阵营以外的由下述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里:他们常常是比较贫穷的,缺少政治稳定性的,新近独立的,宣称是不结盟的。

——以上材料均选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二   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行动太少。作为一个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的国家,美国比任何国家更有可能轻视这一国际系统和总的挑战。但由于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美国对挑战的反应提出的法令越有效,这一系统将越长久和越稳定。

——(美)威廉沃尔弗斯《稳定的单极世界》1999年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

——江泽民《在武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1999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主张并指出其目的。
(3)材料三提出了什么观点?据材料二、三指出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