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美苏“冷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美国学者根据相关数据,制作了1950年世界主要大国的经济和军事分配(百分比)柱状图如下:


材料二 美国冷战史学家加迪斯用“漫长的和平”来形容冷战。美苏都未抱有以与对方直接发生战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打算。为准确把握对方意图,避免因误判导致战争意外发生,仅在军控领域两国就进行了多轮谈判,陆续签订了《反弹道导弹条约》《美苏关于防止核战争协定》《中程导弹条约》等协议,虽然这并非美苏战略稳定的根本原因,但至少起到了缓冲与调和双方战略紧张关系、防止世界战争的客观效果。

                                ——摘编自桂立《苏美关系70年》等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仅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布津热斯基《大棋局》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1950年世界主要大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对比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两国长期冷战对峙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的力量”和 “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作简要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0-05-0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0届高三5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后初期,在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美国不遗余力地援助西欧和日本,实行援助与管制相挂钩的政策。60年代后期,美国调整了对盟国的政策,提出“与其援助,不如贸易”的方针:即美国对盟国的贸易政策转向公平贸易,不再推行美国单方面的优惠政策。

——摘编自刘方敏、张民军:《解读经济“铁幕”》

材料二巴统中国委员会(1952年成立)的宗旨是执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禁运政策。禁运货单有4类。其中,I类货单为绝对禁运者,如武器和原子能物质;IV类货单中国禁单,即对中国贸易的特别禁单,该禁单所包括的项目比苏联和东欧国家所适用的国际禁单项目多500余种。

1953年美国的NSC152号文件承认,从长远来看,“多年‘国家安全管制’并不能严重损害苏联集团经济的发展,反而使美国每年经济损失120多亿美元。”而美国遏制中国的代价是“美国政府不仅每年要付出4000~7500万美元的经济代价,美中对抗持续下去的结果更使美国为此付出了难以估量的政治代价”。

——于群:《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152号文件的形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美国对盟国经济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统禁运政策的特点及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传统战略文化思想是以民为本、文武并用。历史上盛世时期的治国理念都强调民本主义。君主执政的目的应是“以君保民利民”,其执政理念则应该表现为“民为邦本,本囿邦宁”。在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上,从不掠夺外邦的土地和财富,而是坚持“与民休息”“以农为本”的政策,力求保持小农经济稳定发展。在与邻国的关系上,从不主动侵扰、扩张和掳掠,而是以尧帝确立的“协和万邦”思想为主导原则,以孔子的“天下大同”为理想目标。

材料二 美国推行霸权的力量源泉是美国民族的特质和美国传统的历史。美国的战略文化,缺乏悠久的历史哲学传统,没有沉重的历史文化包袱,也没有相应的严肃感,但有着在不长的历史时期内,通过战争等手段把自己的利益和影响扩展到全世界的经历,从而使之充满自信和自负,同时也富于进攻性和强制性。……在美国有一句格言:“没有一个伟大的敌人,便没有伟大的美国。”美国人的世界观继承于西方的理性主义哲学传统,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上表现出强烈的二元对立倾向,看待事务上“非黑即白”。冷战结束后,冷战思维仍然在美国极度盛行。……同时,由于美国自身的“民族优越感”和“天赐使命感”,其片面的认为世界上的“民主国家”之间是不可能产生战争的,民主国家只会与非民主国家之间爆发战争。美国简单的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民主和非民主两类,并且认为自己有义务有能力将非民主国家改造成为民主国家,甚至不惜动用武力,推翻其政权。……美国人深受杜威学说影响,大多带有实力主义和现实主义倾向。但从当代美国军事战略本质来看,其战略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实力主义。美国在其战略文化影响下的战略推进过程,也是其在实力主义影响下推动其霸权的过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战略文化中的对外战略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我国建国初期体现上述特点的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战略文化中的对外战略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美苏冷战格局形成的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得出当今中国外交策略的认识。

2018-11-14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大考历史试题
4 . 二战后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的霸权与冷战紧密相关。历史上成功的霸权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目标组织起经济空间,以维护自由经济体制的霸主所组织起来的开放的市场经济空间。同时,这种霸权对于维护冷战期间西方集团的政治稳定有直接的作用。美国通过签订北大西洋公约、美日安保条约等多边和双边军事同盟条约而建立起以自己为首的西方安全机制。在全球化环境中美国的霸权有减有增。在全球化的推动下,随着冷战的发展,美国在其西方盟国中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了。但从全球层面看,美国能对世界体系中的生产结构、金融结构产生比任何其他国家或地区大得多的影响,比如制订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因此美国的霸权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反而相对地增强了。

——摘编自叶江《冷战、美国霸权与全球化》

材料二   冷战后美国霸权的膨胀强化了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使得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有了新的发展。冷战后的美国霸权主义是一种更加肆无忌惮的霸权主义。冷战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市场经济制度、美国的价值观念,积极地向全世界扩展美国的势力和影响。同时,“新干涉主义”使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披上一层“仁慈”的外衣。“新干涉主义”是指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出现的一种以人道主义和捍卫西方共同价值观为借口,用政治施压、军事打击和经济制裁等手段干涉别国内政。此外,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体现为一种制度性霸权。制度霸权是指通过西方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绝对主导地位体现出来的一种霸权形态。只要霸权国能够保持霸权地位,它的国家安全、经济财富、意识形态观念、社会价值观念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摘编自刘丽云《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的新发展》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冷战中推行霸权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的意图及表现。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美国霸权“有增有减”的含义?
(2)据材料二,概括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发展呈现的新特点,说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目的。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6月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将继续遵循“上海精神”,巩固和发展多边贸易体制,推动构建人类般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再次到了广泛欢迎和支持。

材料一: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之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州、扬州、明州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

—摘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一秩序的基础就是能够带来世界经济繁荣的所谓“全球自由经济体制”,其核心内容是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从事国际贸易,输出或接受跨国投资,以此形成相互依存的世界体系,这种经济体系又必须由新的国际权力结构加以保障。因此,二战后美国外资政策的重点并不是对苏联的全面遏制,而是精心构建资本主义的全球体系。

—摘自岳建勇《全球时代的美国与中国》

材料三: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中国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千年“鎏金铜蚕”,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等,见证了这段历史。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其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后美国"构建资本主义全球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采取的相应措施。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国际和国内三个角度概括指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利因素。

2018-08-01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驻马店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