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美苏“冷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1959年,美国国家博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博览会宣称以增进苏联人民对于美国人民及其生活方式的认识为目的,展品多是贴近日常生活的消费品,以及一些艺术品。美国国家代表尼克松在与赫鲁晓夫的“厨房辩论”中称,与其谈论各自火箭的威力,还不如讨论各自洗衣机的优点。这表明
A.苏联模式的弊端引发世界关注B.美国在冷战中注重运用软实力
C.苏联民众生活水平远不如美国D.美国重视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2022-04-08更新 | 543次组卷 | 9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难民政策的反共色彩日益突出。1948年,美国通过《1948年难民法》,规定美国可以接收苏联兼并的原波罗的海三国及波兰东部地区的居民,并设立了严格的审核条件。其后,美国的《1950年战争难民法修正案》放宽了条件,为德国、意大利、希腊和流落在远东地区的欧洲政治难民提供了迁入美国的机会。到1953年,美国的《1953年难民救济法》进一步放宽了难民接收的条件和范围,法案规定亚洲和欧洲的共产党国家的人,如提出遭到所属国家的政治迫害,即有较大可能成为政治难民。1956年,匈牙利事件之后,美国通过了《1957年难民逃亡法》,接收来自共产党国家与中东地区的难民,大量接收了匈牙利人。古巴革命之后,美国又通过各种方式,挑唆古巴人外逃,至1960年,美国共接收古巴难民80余万人。

——摘编自闫金红《20世纪50年代美国难民政策略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20世纪50年代难民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20世纪50年代难民政策的影响。
2022-03-30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1946年夏,丘吉尔指出:“美国鹰停落在栖木上,它是一只有着可怕喙爪的强壮大鸟……葛罗米柯先生(苏联外交官)被派来每天用一把锋利的镰刀去戳它,戳它的喙,戳它的翅膀,戳它尾巴上的羽毛。鹰一直都保持着安静,但就此认为鹰的内心没有发生任何变化,那就是大错特错了。”这反映了当时
A.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B.美苏两国间矛盾加剧
C.美苏冷战序幕由此揭开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022-02-28更新 | 5964次组卷 | 45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1975年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他被苏联官方禁止离境领奖)。在颁奖词里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对萨哈罗夫进行了高度评价:“萨哈罗夫绝不妥协,跟滥用权威的、有损人格的各种行为作斗争,并为一个法治政府的理想而奋斗。”材料表明这一时期,诺贝尔和平奖的评选
A.成为西欧摆脱美国影响的舞台B.致力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已经受到意识形态对抗的影响D.意在缓和美苏之间的紧张关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认为,在整个冷战期间,美国人通过给欧洲制造了一个敌人,从而“维持”住了美欧之间的盟友关系。美国制造的“敌人”是
A.日本B.苏联C.印度D.巴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