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热战”和“冷战”,是组成20世纪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没有一个国家预料到要进行一场长期的战争,因而也没有哪一国拟定工业动员的计划。每一件事情都必须临时准备。1916年,每一国政府都建立了一套政府部门、署局机关、政务会和专门委员会,以便在各方面协调政府进行战争的努力。……“计划经济”的思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先得到了应用,因为交战中的各个国家都试图将整个社会的财富、资源与精神上的意图统统引向单一的目标。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充满了火药味。……但是,“冷战”也并非一无是处。1998年年末,克林顿曾说:“啊,我想念冷战。”确实,二战后美苏两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除了给一些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外,还给了美国国力发展以多方面的刺激。

—根据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等资料整理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在经济领域产生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20世纪50、60年代的史实,说明美苏是如何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却“充满了火药味”的。为什么作者会认为“冷战”也并非一无是处”?

2 . 二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对峙、新兴力量崛起到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并出现多极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摘编自王帆《关于冷战起源的八种解释》

材料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这段时间里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十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三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四十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可见,苏联在二战中崛起后没有延续反法西斯同盟的惯性进入既有的世界体系,而是另组一个针对西方的“社会主义阵营”。

——摘编自《“冷战”的起源与终结》

材料四海湾战争加强了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北约东扩和俄罗斯的削弱使俄无力同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科索沃战争……为北约干涉成员国以外的事务开了先例。……美国在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重新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成为新经济的领头羊。美国的智库估计,在2015年以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

——摘编自刘山《世界格局变化的启示》

(1)据材料一,归纳美国传统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请运用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冷战兴起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3)材料三认为美苏冷战“四十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请以亚洲地区为中心举两例加以说明。据材料四,概括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2018-03-07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安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和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摘编自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材料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或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三  二战结束……来自美国的新的军事消费,其影响外溢到欧洲和日本。到20世纪50年代,在大炮和黄油需求的推动下,西方的经济已经走上了一条扩展增长之路……正是苏联的马克思主义体制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救命稻草。……由于苏联控制了相当数量的中欧和东欧国家,法德之间发生争执的传统根源也就消失了,而且由于德国被分裂开来,并受到外族的控制,这也大大便利和鼓励了法德之间的合作。

—[美]戴维·卡莱欧《欧洲的未来》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冷战”起源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争霸过程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冷战”对欧洲的影响。
2017-09-23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4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从1949年10月到1961年8月,民主德国约有260万人流入联邦德国,其中大多是专业人员和熟练工人。有一种说法指出,西德政府特别是美国肯尼迪政府担心,东德公民的“逃亡潮”会促发东德境内发生骚乱,打破东西方之间的平衡格局,苏联集团有可能把冷战变成热战。柏林墙符合美苏双方战略需要,却堵塞了德意志民族统一之门,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1989年出现的大量民主德国居民出走联邦德国,从而动摇了民主德国的根基。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二赫鲁晓夫写道:“(东德领导人)乌布里希请求我们支援劳动力。当然,我们应当给予帮助,但只能是一些辅助工,我们自己也很缺少熟练工人。”美国总统肯尼迪对柏林墙的立场可以解释为:如果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离开来,东德的制度在“两种制度的竞赛”中将遭到失败。

——摘编自【德】博韦奇、【俄】菲利托夫《建造柏林墙的决定是如何通过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林墙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柏林墙事件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得寸进尺……大体上自1938年10月到1940年10月,国民政府决定以争取美国为主的外交方针形成,国民政府多次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援华要求,然而美国最高当局却没有很快作出对华贷款的决定……1940年9月,德、意、日国签署了《同盟条约》,使法西斯侵略阵营与反法西斯阵营更加明朗化。战争也出现了新的情况,美国的处境到了危险的边缘。于是美国转向制日援华的轨道上来,国民政府争取美国建立庞大的援华体系。1940年11月,罗斯福三度连任美国总统后,即宣布对华提供1亿美元的货款。1941年4月罗斯福签署了专门命令,批准美国志愿航空队援华,同时又批准4500万美元军火器材援助中国。7月日本占领印度支那后,美国退让已到了最后关头,决定采取不再退让的方针。罗斯福随即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存款,禁止所有石油运往日本。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结盟共同打击日本。

——摘编自谢本书《二战时期的中美友谊》

材料二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日同盟对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冷战”期间,美日同盟是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桥头堡”。美国确立了对日本的单独占领,完全按照自己的价值体系对日本实行一系列民主改造计划……鉴于“冷战”的国际形势,日本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把国家的工作重心完全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接受了“美主日从”的美日同盟,确立了“以美日关系为基石”的外交与安全政策……日本首相中曾根1983年初访美时对里根总统说,“美日两国是命运的共同体”“日本列岛可以起到不沉的航空母舰的作用,积权支持和配合美国在亚洲的战略政策。”在“冷战”的背景下,日美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需求,结成军事同盟关系。日本在美国的核保护下,为自身的生存和安全赢得了发展空间,客观上促进了美日同盟关系得到实质性发展。

——摘编自龙本宁《二战后的美日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中美日三国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美日三国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