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冷战结束近30年,人们可以用比较长的历史镜头冷静地回看冷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浮现出的这种两个超级大国并存的国际体系中,其中一个会很容易把另一个确认为唯一的危险敌国。在这种局面下外交上的平衡很难维系,因为一个超级大国会视另一个超级大国的任何行动为可能的侵略和挑衅;而在不了解对方力量的情况下,其中一方会夸大对方的力量和危险性。1945年以后美苏之间的关系就处于这种令人不快的境地。更有甚者,自1917年布尔什维克革命以来,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共产主义之间就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敌对。这种…冲突最终被冠以“冷战”之名,这是因为尽管敌意和对抗尖锐激烈,但却从未导致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发生公开和直接的军事冲突。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冷战的典型特征。结合所学,列举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的两个突出事例。

材料二   基辛格认识到美国的实力是有限的……新的力量正在逐渐破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从严格意义上的军事实力来看,两个超级大国仍远居前列,但从另一些方面来看,世界已经变得更多极化:从经济上来说,现在至少有5个主要集团;在政治上,已经出现了更多的势力中心……他是欢迎这种变化的。在大国的协作中,相互保持平衡,谁也不统治谁,将出现一个比两极世界“更安全、更美好的世界”。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的力量”有哪些?这种变化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不承认战后欧洲边界,不承认民主德国是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坚持不与民主德国建交的任何国家(苏联除外)建立或保持外交关系。50年代。因南斯拉夫、古巴承认民主德国,联邦德国与两国断绝外交关系。1965年,埃及与民主德国建立外交关系。联邦德国为了报复,与以色列建交,导致一些阿拉伯国家与联邦德国断交。20世纪60年代,民主德国逐步得到巩固,国际上承认民主德国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趋势。联邦德国也希望谋求与经济位相适应的政治地位,不愿充当“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侏儒”的角色。196612月,联邦德国总理基辛格表示,要在谅解、信任和合作的基础上与一切国家保持关系。并在情况许可的条件下,与东欧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从而提出了“新东方政策”的构想。联邦德国先后与承认民主德国的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恢复了外交关系。19683月,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勃兰特明确提出联邦德国尊重欧洲现存边界,特别是波兰边界,东、西德国互不使用武力;承认民主德国,但两个德国之间不是国际法意义上的外国。这些主张被称为是“新东方政策”的雏形。196910月,勃兰特出任总理,正式推行“新东方政策”。1970年,勃兰特与苏联签订了《莫斯科条约》,与波兰签订了《联邦德国和波兰相互关系正常化基础条约》。19735月,勃列日涅夫访问联邦德国,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协定。

——摘编自吴友法《德国现当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邦德国推行“新东方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邦德国推行“新东方政策”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争爆发后,当朝鲜军队在苏联武器的装备下,横扫李承晚领导下的南朝鲜时,美国无法撒手不管,李承晚政府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起来的,美国岂能眼看着自己一手扶植起来且被联合国承认的合法政府将被一个共产党国家消灭而坐视不管。美国当时与南朝鲜的联盟关系,对美国介入战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军率美军仁川登陆、取得军事上的胜利之后,杜鲁门政府决定向“三八线”以北推进,美国的目标由开始的“抵制侵略”变为“统一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后,美军挺进鸭绿江的计划严重受挫,惶恐撤退,导致汉城二度失守。在战争有可能进一步升级的情况下,杜鲁门政府不得不改变其要“统一朝鲜”的目标,以期将战争限制在朝鲜境内。……在历时三年之久,吞噬了150万条生命、致残250万人之后,朝鲜战争结束,而战争的结果又回到了三年前的原点。朝鲜战争是战后美国抵制共产主义所进行的第一次军事干预行动,它的失败暴露出战后逐渐演变出的遏制政策给美国在推行其全球战略时带来的困境。

——摘编自杜永新《美国介入朝鲜战争的原因及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美国出兵朝鲜半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介入朝鲜战争带来的影响。
2020-12-08更新 | 152次组卷 | 6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对峙主要事件简表

美国苏联
1947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反苏反共的政策。19479月,以苏联为首的9个国家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484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公开宣布援助欧洲的计划。19493月,以苏联为首的6个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94月,以美国为首的12个国家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5月,以苏联为首的8个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1949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美、英、法联合占领区成立。1949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苏联占领区成立。
1950年、1961年,美国发动侵朝、侵越战争。1979年,苏联侵略阿富汗。

(1)依据材料一,分析美苏在走向对峙的过程中,是通过哪些方式控制和支配别的国家或地区的?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初,法国总统蓬皮杜在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上发表了这样的一些观点:“欧洲必须用一个声音说话”,“西欧绝不能脱离美国”,“然而,欧洲也必须保持其为独立的实体”。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这一变化对世界的影响。

材料三   中国积极参加了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的活动……如今,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多次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

——人教版必修一教材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成就,指出中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

材料三   学者卡尔·雅斯贝斯指出:“世界历史在时空上囊括全球。”但是,直到20世纪中期以前,西方很多普遍史或世界史著作仍然受到“欧洲中心论”的束缚,无视甚至否认西欧北美以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随着殖民体系的崩溃,在日益加快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下,“欧洲中心论”无法解释全球各种复杂进程的演变,西方一系列历史学传统观念受到批判。

——摘编自董欣洁《全球史研究打破“欧洲中心论”》


(4)结合材料,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注意论文题的归纳总结,角度的选择)
2021-01-27更新 | 234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3年,罗斯福认为,“朝鲜人民还没有能力实行和维持独立政府,应由美中苏三国托管,建立一个统一的朝鲜政府”。美苏矛盾加剧后,美国转为控制朝鲜南部地区。朝鲜分裂局面正式确定后,美国把战略重心放在欧洲,而在亚洲更为注重中国。……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为了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扩张”,美国决定介入。战争结束后,朝鲜半岛分裂格局进一步固化,南北双方分别被纳入东西方冷战的大格局中。

——摘编自吴文兵《二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材料二   


——改编自2002年墨西哥《环球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变化,并分析美国对朝政策转变给东亚政治格局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格局所呈现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图示内容简要分析其原因。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认为,一个共产党政权不可能支持美国的“领导”地位,而蒋介石又是国民党内能“在战后把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的唯一领袖”。这样美国政府就把美国战后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与支持蒋介石政权结合起来了。

——摘编自陶文钊《赫尔利使华与美国政府扶蒋反共政策的制定》

材料二   柏林墙是冷战的产物,始建于1961年,其目的是阻止东德民众逃往西柏林。但是一批又一批东德人千方百计争相穿越柏林墙。美国总统肯尼迪和里根都曾在西柏林演讲,呼吁苏联领导人拆掉柏林墙。989年,风从西方来,东欧剧变爆发􀆻􀆻柏林墙倒塌后,东西德实现统一。

——改编自俞飞《柏林墙:历史上一道难以抹去的丑陋伤疤》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的对华政策,并简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林墙倒塌的原因。有学者认为冷战时代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你如何理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所示世界格局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
2020-02-0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1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警告西方:“谁如果破坏和平,或者越过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边境,谁就得自己承担这种行为的全部后果。”新上任的美国总统肯尼迪不甘示弱,强调柏林已成为“西方勇气和意志的试金石”,不能也绝不允许苏联通过武力为所欲为此时,民主德国民众大批涌向西柏林,局势愈发紧张。8月13日,华约缔约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指责西方制造紧张局势,建议东德当局立即堵塞西柏林边界(西柏林全境皆由东德领土包围)。当天晚上,民主德国政府秘密沿分界线,筑起高达3.6米的水泥墙。此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外界直呼为“柏林墙”。

材料二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批又一批东德人千方百计争相穿越柏林墙。1963年,肯尼迪总统来到西柏林,发表《我是一个柏林人》的演说,为逃往西方的东德人加油打气1987年6月,美国总统里根在西柏林勃兰登堡门,发表《推倒这座》的著名演讲,公开呼吁苏联领导人拆掉柏林墙。他称苏联为“邪恶帝国”,力主启动“星球大战”。1989年,风从西方来,东欧剧变爆发:罗马尼亚用了10个小时,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东德10个星期柏林瑜倒塌(1989年)后的次年,东西德实现统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俞飞《柏林墙:历史上一道难以抹去的丑陋伤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林墙修筑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柏林墙倒塌的原因。并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柏林墙修筑和倒塌反映的本质问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期,战胜国在讨论分区占领德国时,尽管柏林位于苏占区,但是它作为德国的首都,还是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1948年春夏,西方国家分裂德国活动出现了高潮,联邦德国的雏形基本形成。苏联认为,如果德国分裂成两个国家,“柏林就丧失作为德意志首都的地位",西方国家没有理由再留在西柏林。同年6月24日,苏联全面切断德国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试图把西方国家赶出西柏林,柏林危机由此产生。西方国家不肯搬出西柏林,但也不愿意使用武力打开水陆交通,在比较了各种方案以后,决定利用美国强大的空中力量和经济实力,使用空中走廊向西柏林运送生活物资。当时苏联也不希望走向武装冲突,因而没有干扰西方国家空运活动,最终于1949年5月达成协议,12月份取消封锁,柏林危机平息。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柏林危机产生和平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柏林危机的影响。
9 . 二战后,世界国际关系经历了由美苏冷战对峙向多极化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冷战期间,美苏尽管急剧和激烈对抗,但在多次对抗如第一次柏林危机、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中,双方均未发生人们所担心的直接的、正面的热战。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苏将争夺焦点转向第三世界,采取的方式也未曾再达到如上述三次危机中那样的激烈和正面直接交锋。从而,使世界在40多年中艰难地维持了持久和平。

——孙丰怡《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启示——大国交往中的审慎原则》

材料二   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

材料三   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的多。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中曾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

——《20世纪世界史》


(1)据材料一,冷战期间,美苏之间多次发生严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危机有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20世纪50年代外交政策的主要表现?
(4)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结合材料三,分析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10 . 观念的变化取决于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以前都城布局坐西朝东,是继承过去宗法制度的礼制,以东向为尊。东汉以后都城布局改为坐北朝南,……

——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

材料二王子今《“忠”观念研究》从历代典籍、石刻、碑文、敦煌遗书等多种史料以及民俗文化、人名、地名中发掘“忠”观念的表现及演变过程,发现秦汉专制政体的奠基导致“忠”的政治规范的定型。“早期(战国时期)政治道德形式中的某些情感因素,已经逐渐为完全由政治地位所决定的义务和责任的严格规范所代替”,“为人臣必忠”,“危身奉上日忠”。表明“忠”是对皇帝的绝对服从,“不忠”常常是君主令臣下致死的罪名。

——黄敏兰《质疑“中国古代专制说”依据何在》

材料三鸦片战争前后,中英、中美直接的文化文流开始。……dragon错译龙是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话语力量在华建构的结果。……中国不可能改变。《圣经》中对dragon是撒旦、恶魔的界定。20世纪50年代,对美国人来说,中国是恐饰与邪恶的象征。“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国家蔓延。2005年,法国里昂证券亚洲分部推出了一份有关中国发展的报告,其封面画不无渲染之意:中国巨龙正在吞噬地球。从报告的数据看,中国2004年已成为世界钢铁、铜、燃煤、铁矿等原料最大的消费国。

——摘编自人民网《永远的误读——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1)材料一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建筑观念?

(2)材料2的政治观念又有了怎样的变化?

(3)20世纪50年代和21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有很大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时期分析西方人形成这种观念的原因。

2018-02-0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