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德国分裂B.朝鲜战争C.古巴导弹危机D.越南战争
2023-02-06更新 | 311次组卷 | 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等级考)
2 . 据《疯狂的赌博:赫鲁晓夫、卡斯特罗和肯尼迪在1957-1964》一书记载,1962年10月27日,苏联在古巴击落美国U-2侦察机后,驻古巴苏军最高指挥官普利耶夫受到苏联领导人的申斥,所有驻古巴的苏联飞机被命令不准起飞以免发生意外。这反映了当时(       
A.古巴导弹危机基本得以解除B.两极对峙中苏联处于绝对劣势
C.冷战中苏联保持了战略克制D.多极化发展有效遏制美苏争霸
3 .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可见在古巴导弹危机中(     
A.苏联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态势B.美国拒绝对苏联做出任何让步
C.相关方形成了相对有效的危机管控机制D.苏联的综合实力与美国还存在较大差距
4 . 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下列选项可以说明“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是(     
A.设置军事基地B.发动越南战争C.朝鲜半岛分裂D.美国独占日本
2022-07-0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开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天各一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王朝战争B.二战结束C.美苏冷战D.杜鲁门主义
2022-05-3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如图是1991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的获奖作品《摧毁柏林墙》,照片中一位年青人正在用锤头和凿子拆毁柏林墙。该作品
A.表明欧洲地区的军事对抗已经消除B.标志者美苏两极格局正式瓦解
C.展现了民众渴望结束对抗的迫切感望D.反映了青年一代的沮丧和颓废
2022-03-17更新 | 409次组卷 | 10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下图所示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医疗队为朝鲜妇女儿童打防疫针的照片。该照片见证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志愿军战士的这些行动
A.突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B.粉碎了美军的不败神话
C.展现了良好的国际形象D.配合了国内的解放战争
8 . 二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很快演化为美苏紧张对峙的“两极格局”,下列事件发生于“两极格局”形成之后的是
A.朝鲜战争爆发B.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C.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D.“北约”组织成立
9 . 1956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要求将西柏林建设成繁荣的橱窗,向居民输送大量的牛排、猪肉和大米。这反映了
A.美国极力推动欧洲联合B.杜鲁门主义的影响
C.冷战思维渗透经济领域D.柏林出现经济危机
2022-01-12更新 | 278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图,对此定义正确的是

正在修筑中的柏林墙
A.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B.世界多极力量的成长
C.两极对峙格局的瓦解D.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