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赫鲁晓夫已经正式批准了东德关于柏林墙的修筑和边境封锁,但他再次强调这只是一次防御措施。正如在一次私人会谈中他告诉东德领导人,东德“不得越雷池一步,绝对不能侵占西柏林的领土”。这表明(     
A.苏联军事实力落后于美国B.东德意图占领西柏林的领地
C.苏联与东德之间关系平等D.冷战对峙中对抗与妥协并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据此可知,古巴导弹危机
A.客观上利于国际形势的缓和B.促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加快了欧洲走向联合的进程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材料 战后德国分裂,联邦德国一直不承认民主德国,视其为德国东部领土,并于1955年推行哈尔斯坦主义,即:不同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交的任何国家建交,联邦德国期望依靠美国和北约组织的支持来实现统一。但是,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深陷越南及经济衰退,以及联邦德国对苏联东欧的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等问题,迫使联邦德国的政治家们从60年代开始酝酿一个新的东方政策。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维利?勃兰特在六七十年代先后出任政府外长和政府总理,他主张用和平手段谋求德国统一。1969年勃兰特出任政府总理,继续推行缓和政策,最终完成了新东方政策的转变。勃兰特说:“我们的东方政策有三重目标: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关系正常化;暂时解决德国两部分的关系”。       

———摘编自彭树智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推行“新东方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实施“新东方政策”的意义。
4 . 二战后从下列事件“德国分裂、朝鲜分裂、侵越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中得出最为贴切结论是:
A.形成了全球的“冷战”和热战的局面。
B.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C.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
D.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019-08-21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邓州春雨国文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8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