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冷战世界一分为二,不仅体现在“铁幕”两侧以政权组织形式为特征的全方位对抗,也体现在各种社会和文化属性的跨国组织的对抗。1946年,在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学生联盟筹备会议上,来自38个国家300位代表达成了共识-全世界学生团结起来防止法西斯复兴。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后,国际学生运动内部的形势变得紧张。1948年,一些美欧学生组织指责国际学生联盟日益倒向苏联,其后,美国、瑞典、爱尔兰等国学生会组织纷纷退出国际学生联盟。1950年,西方国家学生团体在斯德哥尔摩成立国际学生大会,正式发起了对国际学生联盟的反击。双方都希望成为世界学生运动的最大代表者,国际学生运动自此走向彻底的分裂。然而,随着美苏多次制造核战争边缘事件,特别是随着国际层面学生交流的增强,学生群体的立场发生了变化,并且日渐形成反现有冷战国际体制的共识,国际学生运动转而推动了冷战进入缓和的进程。

——摘编自张杨《“学生冷战”及其悖论——以国际学生大会为中心的探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学生冷战”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国际学生运动发生的变化。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925日,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在向总统杜鲁门的“建议”中强调:“即使美国不分享相关信息,苏联也完全有能力自主研发原子弹。”12月,美国提出建立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建议,为苏联所接受。1946124日,联合国大会批准成立原子能委员会。6月,美国提出了“巴鲁克计划”,规定只有别的国家承诺不生产核武器,美国才会销毁库存原子弹。苏联针锋相对地提出:除非美国先销毁核武器,否则苏联拒绝接受任何国际原子能管控计划。同年12月,原子能委员会通过了“巴鲁克计划”,但苏联先是在安理会中否决了该计划,后又在1949年核试验成功后退出了该组织。1952年,原子能委员会最终与联合国常规军备委员会合并为裁军委员会。

——摘编自王道《助澜冷战-迪安·艾奇逊与战后美苏原子能合作的破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西欧几乎断绝了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贸易往来,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苏联西欧间以石油换技术为主要特点的贸易才迅速发展起来。这引起了美国的恐慌。美国认为,苏联人进行的石油倾销,会使西方国家的国防和工业渐渐依赖苏联石油,这“或许比军事威胁更危险”。1962年初,美国国会提出修正案,对苏联战略物资进行出口管制。其次,美国歪曲《北大西洋公约》中加强集团内部贸易合作的条款,赋予北约以经济冷战职能。1962年11月,北约组织理事会通过秘密决议,正式拉开了北约对苏联进行输油钢管禁运的序幕。禁运实施后,苏联石油产量年增长率从12.8%下降到8.9%,但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等仍继续大量进口苏联石油,且呈连年增长之势。美国企图统一西方贸易管制立场,加强其在东西方贸易管制中领导地位的美梦破灭了。在这种情况下,1966年美国宣布取消禁运。1962年对苏联进行的输油钢管禁运成为北约史上唯一付诸实施的一次禁运。

——据李新华、魏建国《美国与北约对苏联的输油钢管禁运》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约对苏联实行禁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推动的北约禁运无法成功的原因。
4 . 1971年秋,美国环保署空气污染治理小组访问苏联,与苏联专家展开研讨。1972年5月,尼克松访苏期间,两国共同签署了《美苏环保合作协议》,空气污染治理成为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这说明美国
A.尝试主导建立全球治理体系B.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攻势地位
C.试图弥合美苏意识形态分歧D.寻求缓和美苏冷战对峙局面
5 . 20世纪50年代一70年苏联在航空领域取得如下成就,下述成就给持苏联技术落后于美国这种传统认知的美国人带来了极大的震动。这说明苏联科技
时间航天器成就
1957年10月斯普特力克一号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1年4月东方一号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类。
1971年4月礼炮一号国际第一座空间站航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A.超越了美国科技B.改善了人们生活
C.改变了世界格局D.改善了苏联形象
6 . 位于柏林的美战区广播电台由驻德国的美国军政府设立。20世纪50年代,该电台供失踪人员定位服务,帮助5000多个因为战争等原因导致失踪或不能回家的人员找到了家人。一度“几乎成了民主德国最受欢迎的电台”。这表明
A.美苏矛盾暂时得到缓和B.美国实施冷战成效初显
C.欧洲分裂阻碍德国统一D.苏联舆论管控急待加强
2022-04-18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滚动测试历史试题
7 . 1949年,苏联组织了文艺界和科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撰写文章,揭露美国内政的真相。这些文章特别注重揭露美国民众的真实生活,如《美国外交官的真实故事》《美国生活方式》《注定要失败的阴谋》等。苏联此举(       
A.利用文化对抗代替政治斗争B.意在应对美国文化冷战策略
C.表明文学作品以反美为题材D.着力提升本国的文化软实力
2022-04-02更新 | 306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8 . 1966年12月,西德联邦政府提出的“先天缺陷理论”认为,东欧国家在只承认民主德国而不承认联邦德国的问题上须听从苏联指示,没有选择的余地,这是因为东欧国家是在苏联的主导下建立起来的,存在着“先天缺陷”:并指出,如今对这些具有“先天缺陷”的国家,西德不应再以强硬的立场去要求它们。据此可知,“先天缺陷理论”
A.利于西德与苏联建立友好合作关系B.是对苏攻美守局势的积极回应
C.为欧洲经济一体化奠定了理论基础D.有意挑拨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
2022-03-26更新 | 19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1961年,香港的内陆移民约占三分之一,而因港英政府救助措施有限,他们大多生活极为困苦。从全球战略考虑,这一超大规模的移民群体受到了美国政府的密切注意。美国政府和民间团体救助新移民相对比较积极。美国政府的这一行为(     
A.有利于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有利于推销西方价值观念
C.张扬了国际人道主义精神.D.推动了香港国际市场开发
2022-08-0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61-1963年,美国新闻署先后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斯大林格勒以及华沙、贝尔格莱德等城市多次举办“美国塑料”“美国艺术”“美国医药”“美国通讯”“美国科技图书”等展览,超过700 万人参观了上述展览。美国新闻署举办展览的主要目的是(     
A.缓和古巴导弹危机造成的紧张局势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与苏联合作共同应对多极化的冲击D.对苏联进行文化渗透
2022-03-20更新 | 398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模拟演练卷福建专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