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命运。”1945年,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二

联合国安理会2012年2月4日表决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俄罗斯、中国两国投反对票否决了这一决议草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在解释性发言中说:“……叙利亚保持和平与稳定,符合叙利亚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妥善解决叙利亚问题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材料三

“与会各方还对各自区域内的政治和安全议题进行了探讨。(会议认为)任何一个地区的不稳定都对亚欧双方造成不利影响,恐怖主义、海盗问题、武力冲突等都是亚欧内部冲突的不稳定因素,其负面影响远远超出亚欧两大区域。核武器扩散值得引起我们高度关注,不论是发生在亚欧哪一个区域,我们应该对此采取共同行动。”

—2012年11月《第九届亚欧首脑会议主席声明》

材料四

中国多次宣布永远不称霸,这不仅仅是外交辞令。中国建立远洋基地的出发点,只有维护商业利益和国际和平的考虑。中国不与任何国家进行全球军事对抗,也无意争夺势力范围,拓展战略边疆。中国外交和宣传部门应该以“中国贡献论”,反击“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以此化解外部的担心。

材料五

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因此,他对这样的时代具备哪些特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时代以及这样的时代能否得以持续并未展开论述……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杨文昌《迎接“多极合作时代”的到来》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乔治•凯南说“战争才刚刚开始”的背景。指出美国在二战后初期为掌握“世界命运”而采取的主要行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特点是什么?体现了中国的什么外交方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启示?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中国扩张论(中国威胁论)的原因。

(5)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五中“多极合作时代”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8-09-2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学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8世纪末期以来,美国人在界定自身文化身份时将欧洲视为美国的对立面和文化"他者",信奉的是"美国例外"论;在思考美国的地缘政治特性时,把欧洲视为威胁,奉行的是远离欧洲纷争和排斥欧洲影响的策略。一战后,美国精英逐渐用突出美欧文化同源性和一致性的"西方文明"叙事取代"美国例外"论,强调构建"大西洋共同体"。

材料二二战后,美国提出要保卫"西方文明"和"大西洋共同体",并以此作为维护美国自身文化存续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步骤。美国决策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从保卫西方文明的视角来看待与苏联的斗争,并声称如果美国对欧洲的形势袖手旁观,"欧洲将出现混乱,从混乱中产生暴政,也许是共产主义,也许是复活的法西斯主义。"美国注重强化西欧化和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力图打造一个新的"西方"。

——以上材料均摘自王立新《美国国家身份的重塑与"西方"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前后美国对欧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美国在二战后打造新"西方"的做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阅读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二战后世界格局动态的观点。(要求:围绕 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观点展开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至90年代,中外出现了“暂时和好”,国内基本安定,官僚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轰轰烈烈,西方技术、资金和人才得以引进,新式海陆军得以编练,一大批近代军工企业、民用企业以及新式学校得以创办,留学生也开始被派遣到海外。中国进入一个特定时期,就是“同光中兴”。中国拥有了亚洲第一的兵工厂、钢铁厂、近代海军等。但中国仅仅是逐渐吸收、引进、建立了单独的某个企业、某个工厂、学校。是属于个体的西化,其国家整体的建设,仍然以儒家思想、封建制度而建设的。所以,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受到了当时既得利益者——封建势力的严重制约。整个社会没有进入机械化大生产阶段,单一的建造个别的工厂企业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整个社会、国家的落后局面依然继续。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等

材料二   二战后,欧洲国家经济普遍衰落,社会动荡。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提议建立"欧洲合众国",其他人士的类似声明不断提出。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号召欧洲人团结起来、共同规划一个他们自己的重建欧洲计划,由美国为这一计划提供资金。此后,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当该计划临近结束时,西欧国家中除了德国以外的绝大多数参与国的国民经济都已经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在接下来的20余年时间里,整个西欧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可以说这与马歇尔计划不无关系。马歇尔计划减弱了历史上长期存在于西欧各国之间的关税及贸易壁垒,使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并最终走向一体化。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同光中兴”的主要原因并简要评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欧洲复兴的特点和启示。
2020-05-1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二)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两幅图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创作者设计意图的不同,并对其观点进行评析。
6 . “二战”结束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阅读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67年欧共体成立

材料三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次演讲中说:“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材料一图1说明美、英、苏之间是什么关系?图2和图3公约的签订标志着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共体成立的经过?
(3)材料三中,尼克松说:“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请结合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事实,评述尼克松的这句话?那么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2020-02-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环县五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西斯的崩溃和欧洲的衰落并没有带来世界的高度一体化,反而使人类进入了以两个超级大国为核心的两极对抗的时代。关于冷战的起源,美国学者认为,斯大林的“侵略”和“扩张”政策是战后国际关系紧张化的主要原因,美国对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做出反应,冷战因此而生。对此,苏联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美国垄断资本中最富于侵略性的集团利用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来确立世界霸权,为此而积极推行反苏反共的政策,从而一手导演了冷战。针对争论,著名冷战史专家约翰·加迪斯(美)认为冷战既非美国也非俄国的过失,它是大国之间利益上的碰撞,是苏联的独裁共产主义与美国的民主理想之间的冲突。可以说,关于冷战谁该负主要责任的问题,中外学者的争论一直未停息。

——据王玮戴超武《美国外交思想史》


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0年前后)帝国主义指欧洲国家——也包括后来的日本和美国——对世界的控制。有时这种控制是通过旧的手段——例如武力完成的。但是,更为经常的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使列强从殖民地获利,在不直接进行政治控制的前提下,影响殖民地的事务。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二战进行中,罗斯福逐渐形成了以“非殖民”原则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构想。1953年,美国针对殖民地问题提出中间道路。即在殖民主义(者)与民族主义(者)之间采取中间立场;既不放弃外交中的反殖民主义传统,又要支持欧洲盟国;既不放弃传统的道义利益,又贯彻反苏反共的冷战总目标。50年代中期后,随着第三世界的形成,苏联在第三世界和殖民地的影响日益加强,以及联合国会员国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中间道路”政策在联合国遭遇挫折。1960年第15届联大会议中,苏联等43个亚非国家一起向联大提出《非殖民化宣言》,要求彻底结束殖民主义。该提案得到了联大成员半数以上支持,西方国家成为少数派。美国与英法比等国几次协商,先后三次更改投票立场,最终在投票前不得不再次更改立场。美国频繁更改的投票立场表明,“中间道路”陷入困境。

——摘编自毕元辉《“中间道路”及其困境:1945-1960年美国“非殖民化”政策评析》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美苏关系的重大转折为契机,短短10年间世界格局的演变注入了一股突如其来的力量。此次世界格局的转换不像以往那样发生在大规模战争之后,新体制的确立缺少硬性的仲裁力量。此外,由于多极化趋势的长期酝酿和发展,当旧格局最终被打破后,多种基于民族主义的国家和地区性力量亦趁势蜂起,谋求在新格局中的位置和利益。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00年前后,西方国家“对世界的控制”的三种主要方式,并结合中国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中间道路”的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退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在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并促进世界发展。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20世纪西方发展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10 . 对于美国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最恰当的评述是
A.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
B.因西方经济的崩溃而引起全世界关注,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兴趣或者模仿
C.基于民主、人权、法治的共同价值观,致力于建立自由、和平、统一的欧洲
D.表明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守护神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称霸全球
2019-11-01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松江、金山区2015届高三4月学习能力诊断(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