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德国分裂和朝鲜战争的爆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82月,英国外交大臣贝文邀请比、卢、荷、法、美大使前往伦敦商讨处理德国问题。法、比、卢、荷四国对把德国纳入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以及恢复西部德国的主权身份持怀疑态度。英,美把继续保持对鲁尔的国际共管、同意法国从经济上吞并萨尔作为对法国的交换条件。考虑到无法通过分裂德国保障自己的安全,法国同意将法占区与英美双占区合并。

针对六国会议内容,苏联严格控制进入柏林的通道,以此来驱逐西方三国在柏林的存在并将其吞并到苏占区。六国会议对此作出了有力回击,公开宣称西德建国,将苏联排除鲁尔且拒绝赔款。618日西占区进行货币改革以终结通货膨胀和黑市。作为回应,苏联在623日引入了自己的货币并使其在整个柏林流通,西方进一步把西占区新马克引入西柏林。

苏联一面召集东欧国家发表《华沙宣言》,一面对柏林的水陆交通进行全面封锁,第一次柏林危机正式爆发。

——摘编自王帅《论战后德国分裂局面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021-08-2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2016届高三卷中卷大联考(三)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东北亚格局呈现出新的态势:美日韩三方渐行渐近、苏中朝三国结盟。随着美日媾和决策的形成与中苏同盟条约的签订,东北亚局势日渐紧张。朝鲜战争首先在半岛南北之间展开,随着美、中等国参战,战争也由国内民族解放战争转变为具有国际意义的战争。中美双方派往朝鲜战场的兵力高达300多万,苏联为中朝军队提供了所需的绝大部分军事装备,日本为美军充当前进基地和后方补给场所。从19501953年,美国共向韩国提供5.1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1951年,《美日安全条约》正式签订,美日同盟形成。战争期间,中苏同盟关系进一步巩固。19537月朝鲜战争结束后,东北亚格局表现出更加强烈而愈益泾渭分明的发展态势。

——摘编自夏季亭、齐廉允《朝鲜战争与东北亚格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爆发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朝鲜战争对东北亚格局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争爆发后,当朝鲜军队在苏联武器的装备下,横扫李承晚领导下的南朝鲜时,美国无法撒手不管,李承晚政府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起来的,美国岂能眼看着自己一手扶植起来且被联合国承认的合法政府将被一个共产党国家消灭而坐视不管。美国当时与南朝鲜的联盟关系,对美国介入战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军率美军仁川登陆、取得军事上的胜利之后,杜鲁门政府决定向“三八线”以北推进,美国的目标由开始的“抵制侵略”变为“统一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后,美军挺进鸭绿江的计划严重受挫,惶恐撤退,导致汉城二度失守。在战争有可能进一步升级的情况下,杜鲁门政府不得不改变其要“统一朝鲜”的目标,以期将战争限制在朝鲜境内。……在历时三年之久,吞噬了150万条生命、致残250万人之后,朝鲜战争结束,而战争的结果又回到了三年前的原点。朝鲜战争是战后美国抵制共产主义所进行的第一次军事干预行动,它的失败暴露出战后逐渐演变出的遏制政策给美国在推行其全球战略时带来的困境。

——摘编自杜永新《美国介入朝鲜战争的原因及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美国出兵朝鲜半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介入朝鲜战争带来的影响。
2020-12-08更新 | 151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6月仿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在国际格局演变中,大国确实是极为重要的力量;但是,在大国之外,也还存在许多其他重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实行“让步性”经济政策。日本、南朝鲜、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政策,使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这对“亚太经济合作圈”的形成和亚太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次,美国对其亚洲盟友的援助不是出于发展亚太地区经济的目的,而是深深打上了遏制中国的烙印。

——摘编自冀伯祥《试论中美关系转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二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终极性质是超级大国竞争。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它们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它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争斗而不兵戎相见。仅就此而言,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三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后,有人将其同美国二战后推行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与马歇尔计划有着本质区别。

——张鑫:《“一带一路”根本不同于马歇尔计划》

材料四 冷战后时代的世界是一个包含了七个或八个主要文明的世界。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来自不同的文明。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因文明的不同而不同。国际议题中的关键争论问题包含文明之间的差异。权力正在从长期以来占支配地位的西方向非西方的各文明转移。全球政治已变成多极的和多文明的。

——摘编自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初期中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外”的原因,据此分析当时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
(2)战后,美苏形成冷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实施目的的主要差异。
(4)材料四反映了冷战后的国际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2020-05-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   尽管中国和美国卷入了战争,但战争还是被严格地限制在局部地区。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美国和中国都不认为朝鲜的未来是真正关系到重大的民族利益的问题,因此,美国没有使用原子,苏联也没有出兵,战争保持在一个“小事件”的水平上,尽管战争的规模很大。到1951年年中时,很明显,整个战线已处于僵持状态。大规模的战斗逐渐停止了,停战谈判开始进行。经过两年激烈的、时常中断的谈判之后,1953年7月27日,交战双方缔结了一个停战协定,当时,朝鲜的大部分农村已破坏,大约10%的朝鲜人已被打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的特点。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朝鲜战争对朝鲜、中国和日本的影响

6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从1949年10月到1961年8月,民主德国约有260万人流入联邦德国,其中大多是专业人员和熟练工人。有一种说法指出,西德政府特别是美国肯尼迪政府担心,东德公民的“逃亡潮”会促发东德境内发生骚乱,打破东西方之间的平衡格局,苏联集团有可能把冷战变成热战。柏林墙符合美苏双方战略需要,却堵塞了德意志民族统一之门,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1989年出现的大量民主德国居民出走联邦德国,从而动摇了民主德国的根基。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二赫鲁晓夫写道:“(东德领导人)乌布里希请求我们支援劳动力。当然,我们应当给予帮助,但只能是一些辅助工,我们自己也很缺少熟练工人。”美国总统肯尼迪对柏林墙的立场可以解释为:如果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离开来,东德的制度在“两种制度的竞赛”中将遭到失败。

——摘编自【德】博韦奇、【俄】菲利托夫《建造柏林墙的决定是如何通过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林墙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柏林墙事件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