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德国分裂和朝鲜战争的爆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材料   朝鲜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中美关系中的一次重大事件。由于美国决策者的判断失误,在将近三年的朝鲜战争中,美军损兵折将达109.3万余人,损失飞机12200多架、坦克3000多辆,汽车13000多辆,被击沉、击伤各种军舰257艘,美军伤亡人数相当于整个太平洋战争中伤亡总数的2.3倍。美国虽然动用了1/3的陆军、1/5的空军和大部分的海军,消耗了7300万吨作战物资和200多亿美元的军费,但仍以惨败告终。通过朝鲜战场上的这场较量,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美国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再也不是任人欺侮、任人宰制的孱弱民族。在亚洲特别是远东事务中,不能无视中国的存在。

——摘编自杨元华《中美关系史上的一次军事校量——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50周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对于中国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后,“联合国军”兵分两路继续向北进犯。为遏制其攻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紧急入朝。第9兵团入朝后,决心采取“迂回切断、包围歼击”的战法。为达成战役的突然性,十余万衣着单薄的志愿军昼伏夜行,严密伪装,忍受着酷寒、饥饿和疲劳,以惊人的毅力翻山越岭、悄无声息地抵达预设战场,形成了分割围歼的有利态势。19501127日至1224日,志愿军第9兵团与美军包括海军陆战队第1师和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军团在朝鲜长津湖地区展开激战。在零下3040摄氏度的严寒中苦斗20天后,美军残部在7艘航空母舰的掩护下,利用海路脱离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彻底粉碎了美军圣诞节前占领整个朝鲜的美梦,扭转了战场态势。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编著《抗美援朝战争史》


(1)分析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长津湖战役胜利的原因。
(2)概述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长津湖战役胜利的意义。
20-21高三下·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但是至今战争爆发的原因还是众说纷纭。有关国家官方的说法差异很大,韩国和美国官方称朝鲜战争是由朝鲜方面发动的,而朝鲜政府和苏联则认为战争责任完全在于美国和南朝鲜一方。而国际上也是众说纷纭,我国学者在改革开放前,一般都认为朝鲜战争是由美国人策动、李承晚挑起的。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认为应把朝鲜战争放在当时世界冷战格局中考察。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历史叙述因人而异故没有恒定的历史结论B.时代和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历史叙述
C.历史需要学者不断研究才能了解真相D.时代愈近历史叙述愈客观
2021-07-21更新 | 141次组卷 | 5卷引用:【新东方】高中历史20210719-005【2021】【高三下】
4 . 漫画是最鲜活的历史,观察下列一组时政漫画,分析导致漫画现象出现的原因

①美苏矛盾   ②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④柏林危机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1-05-17更新 | 274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5 . 柏林墙于1964年建成。柏林墙全长169.5公里,墙高约3.6米。对于柏林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柏林墙的修建是为了更好的保证柏林人民的安全
B.柏林墙出现反映了世界的两极格局
C.柏林墙的修建主要是由于经济原因
D.柏林墙的出现的根本原因是防止外国间谍人员潜入
6 .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其影响依然存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材料二   中国多次宣布永远不称霸,这不仅仅市外交辞令。中国建立远洋基地的出发点,只有维护商业利益和国际和平的考虑。中国不与任何国家进行全球军事对抗,也无意争夺势力范围,拓展战略边疆。中国外交和宣传部门应该以“中国贡献论”,反击“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以此化解外部的担心。

材料三   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1)据材料一指出美苏冷战的特点。举一例说明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目前“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盛行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体现了中国什么外交方针?
(3)材料三中“多极合作时代”的提出反映了世界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如何才能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之间的关系?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争爆发后,当朝鲜军队在苏联武器的装备下,横扫李承晚领导下的南朝鲜时,美国无法撒手不管,李承晚政府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起来的,美国岂能眼看着自己一手扶植起来且被联合国承认的合法政府将被一个共产党国家消灭而坐视不管。美国当时与南朝鲜的联盟关系,对美国介入战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军率美军仁川登陆、取得军事上的胜利之后,杜鲁门政府决定向“三八线”以北推进,美国的目标由开始的“抵制侵略”变为“统一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后,美军挺进鸭绿江的计划严重受挫,惶恐撤退,导致汉城二度失守。在战争有可能进一步升级的情况下,杜鲁门政府不得不改变其要“统一朝鲜”的目标,以期将战争限制在朝鲜境内。……在历时三年之久,吞噬了150万条生命、致残250万人之后,朝鲜战争结束,而战争的结果又回到了三年前的原点。朝鲜战争是战后美国抵制共产主义所进行的第一次军事干预行动,它的失败暴露出战后逐渐演变出的遏制政策给美国在推行其全球战略时带来的困境。

——摘编自杜永新《美国介入朝鲜战争的原因及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美国出兵朝鲜半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介入朝鲜战争带来的影响。
2020-12-08更新 | 151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鲜战争初期,美国干涉的目标仅限于恢复朝鲜原状。但美国国会内一些对杜鲁门外交政策持批评态度的议员,称“美国不要再犯悲剧性的错误,允许共产党从容退回三八钱,在那里重建现在已被摧毁的铁幕,并准备在将来发动一场新的侵略”。“联合国军”总司令自信地支持越过三八线的主张,表示战争的目标不仅仅限于“击退朝鲜军队”,而是要彻底摧毁之,占领朝鲜北部。对于中苏参战的分析,美国驻苏大使柯克报告说:从苏联报纸或官方声明中,看不出苏联会在形势不利于北方时作出反应;即使北方到了紧要关头,苏联也不会出兵介入。对于中国,总的说来,那种中国不可能在百废待兴之际出兵的看法占了绝对上风。

——摘编自赵学功《美国扩大朝鲜战争的决策分析》

材料二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扩大朝鲜战争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9 . 材料 维利.勃兰特(亦作威利.勃兰特WillyBrandt,1913年12月18日——1992年10月8日),德国政治家,1969年一1974年任西德总理。1970年3月勃兰特访问了民主德国,之后签订了两国关系基础条约。此后他又访问了苏联、波兰、捷克,先后与这些国家签订了包括放弃使用武力、承认战后边界和领土现状、促进相互关系正常化等内容的条约,统称《东方条约》。从此,西德和苏联以及其它东欧国家的关系大大改善。1970年12月7日上午,整个东欧大雪压境,这是东欧最寒冷的季节。勃兰特访问波兰时,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这本来是一个十分普通的仪式,随行的人开始等着这个仪式的结束,突然,勃兰特的双腿跪在了犹太人死难者的纪念碑下,他这一举动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1971年,勃兰特获得了当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同年美国《时代》周刊把他评为“1971年新闻人物”。勃兰特达到了他事业的顶峰。

——搜狐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勃兰特实施新东方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勃兰特获得1971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原因
2020-04-3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广东省江门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认为,一个共产党政权不可能支持美国的“领导”地位,而蒋介石又是国民党内能“在战后把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的唯一领袖”。这样美国政府就把美国战后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与支持蒋介石政权结合起来了。

——摘编自陶文钊《赫尔利使华与美国政府扶蒋反共政策的制定》

材料二   柏林墙是冷战的产物,始建于1961年,其目的是阻止东德民众逃往西柏林。但是一批又一批东德人千方百计争相穿越柏林墙。美国总统肯尼迪和里根都曾在西柏林演讲,呼吁苏联领导人拆掉柏林墙。989年,风从西方来,东欧剧变爆发􀆻􀆻柏林墙倒塌后,东西德实现统一。

——改编自俞飞《柏林墙:历史上一道难以抹去的丑陋伤疤》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的对华政策,并简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林墙倒塌的原因。有学者认为冷战时代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你如何理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所示世界格局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
2020-02-0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