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与动荡并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材料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34月发布的《2012年美国的人权纪录》统计,美国是冷战结束后对外发动战争最频繁的国家。2001--2011年,每年约有1.4万至11万名平民死于美国领导的.“反恐战争”……2014--2016年,美国空袭伊拉克7258次,空袭叙利亚5828次,共导致约6000名平民死亡,并制造了生态灾难,致使伊拉克战后儿童出生缺陷率“惊人增加”。美国专家罗伯特·基欧汉所说:“强国总是寻求建立一种有利于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亚洲人口多,消费力强,资源丰富;中东位处欧洲、亚洲和非洲的接合地带,地缘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所以,亚洲和中东自然成为美国频繁发动战争的主要战场。

——摘编自袁源《上战后美国发动的十三场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结束后美国频繁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结束后美国频繁发动对主权国家侵略战争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奥地利记者克劳斯认为:“欧洲的各次战争都是由一些外交官引起的,他们先是对记者们撒谎,然后他们又相信了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切。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先后打响了四场现代局部战争。在这四场战争中,舆论战作为信息化战争时期的一种作战模式,是达成国家战略目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海湾战争中布什亲自签署过三项密令:授权全国舆论工具、情报机构、科研机构、某种心理战专家和东方学家拟订“特殊计划”,编造忽东忽西的“可靠消息”使伊军摸不透多国部队的具体计划与意图。2003年伊拉克战争,人们第一次可以收看战争的电视直播。交战双方也越来越注重发挥媒体的作用,战争越来越具有公开性和透明性。

——摘编自沈绿《美国舆论战在现代局部战争中的特点及策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舆论战在战争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局部战争的特点。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冷战后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而对主权国家伊拉克、南联盟开展军事打击;它无视国际法,悍然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它对古巴、伊朗实行经济封锁;它经常举起砸向自由贸易的“301”大棒(注:对贸易对手制裁以强迫对方改变贸易政策)……它还在软权力方面独占鳌头:可口可乐和麦当劳风靡世界……T恤衫和牛仔裤加旅游鞋的休闲式着装传染给了全世界……好莱坞制造的影视主导着全球影视市场……当今制约世界秩序的各种国际组织,大多是美国人理念的产物,并且是在美国人领导下建立起来的。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冷战后,美国国内关于其霸权的认知出现了两种主要观点,即“霸权维持论”与“霸权衰落论”。这两种观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美国霸权的未来,同时也将美国所具备的优势与不足展现在世人面前。

——摘编自《冷战后美国霸权论文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后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理解“美国两种霸权论”。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历史上,巴尔干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冷战时期,那里相对平静,而冷战结束后,这个地区却冲突四起,甚至爆发了二战结束后欧洲最残酷的战争。这除了有复杂的历史渊源外,还有当今时代的特殊背景。苏东剧变后俄罗斯急剧衰落,作为胜利者的西方大国必然要取而代之,成为东南欧的主宰,这与原共产党掌权的地区大国——南联盟必然产生尖锐矛盾。南联盟解体后,在政局剧变和紧接着的自由化浪潮的冲击下,长期积累的民族矛盾和民族仇恨迅猛爆发,从而导致了独立浪潮此起彼伏和武装冲突频频发生。在东南欧,欧盟担心的是巴尔干的纷争将威胁欧洲一体化所取得的成绩,美国考虑更多的则是它在整个欧洲的存在和主导地位。按欧洲的一般标准来看,东南欧国家基本上属于贫困国家,八九十年代的体制改革和转轨时期出现的社会经济混乱又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据世界银行调查,1998年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三国将近3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此外,东南欧国家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缓解冲突的政治和法律结构框架,这就使得那些擅长利用民族情绪的“精英们”能够左右局势,激化矛盾,并导致残酷的战争。

——摘编自李丹琳《东南欧的稳定与新地区主义——冷战后地区冲突的起源与地区稳定机制的建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上巴尔干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缘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结束后巴尔干冲突四起的特殊时代背景。
2021-04-1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1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两年后,新中国诞生。两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实现了民族独立。

——摘编自《中国睦邻史》

材料二 1945年到1970年间,70多个新国家从帝国崩溃中诞生。1947年,英国承认它的印度次大陆殖民地独立。不过,独立最终导致两个对立国家的出现,即印度教的印度和穆斯林的巴基斯坦,在随后几十年,它们之间爆发了三次重大战争。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国界,是由19世纪帝国主义列强而不是根据当地居民的习惯和传统划定。对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而言,这些边界通常很不合理。1967年到1970年间,尼日利亚陷入内战。在许多前殖民地,帝国主义的强制性统治似乎被市场微妙的强制所取代,许多新独立的国家发现,它们自己在高度商业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挣乱(机会渺茫),因为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似乎掌控一切。以往的殖民政府很少花心思平衡地发展殖民地经济,往往忽略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包括教育和医疗卫生。对许多新独立的国家而言,寻找专家、资本、市场以及快速而均衡的工业化所需要的政策,是一项巨大挑战。

——摘编自[美]大卫·克里斯蒂安等《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度获得独立和新中国诞生相同的国际影响,并简析中印两国实现民族独立不同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存在的问题,并说明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存在问题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