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与动荡并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1918年)中认为西方文明必然走向没落和灭亡;英国学者汤因比在《历史研究》(1934-1961年)中指出西方文明仍有一线希望,可以避免解体的命运;美国学者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1992年)中认为人类历史以西方文明在全世界的胜利而“终结”。上述学者对西方文明的看法
A.反映了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化B.突破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心理优势
C.源于对西方文明的深刻反思D.揭示了西方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
2021-05-11更新 | 431次组卷 | 37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分子。由此可以看出
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 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化社会的公敌
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④
3 . “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战略紧张的一个方面是中国人担心美国企图遏制中国;同样,美国人担心中国试图把美国赶出亚洲。太平洋共同体建设能够缓解双方的担心。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参与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发展,日本、印尼、越南和澳大利亚等其他主要国家也将能够参与这一体系的建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亚太地区成为中美的战略争夺重点
B.太平洋共同体建设消除了中美分歧
C.国家间合作有利于地区和平与发展
D.新兴力量崛起促成多极化格局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冷战,结束后,国际上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各种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此起彼伏(如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B.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
C.和平与发展.紧张与动荡成为国际形势的一种特点
D.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6 . 与世界大战相对而言,局部战争往往只波及世界的某一地区,在一定范围内对国际形势产生影响。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和海湾战争的共同点是
①领土争端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②大国插手加剧了地区形势的复杂性
③战争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地区冲突
④两次战争都有国际力量的军事干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②③
2017-06-0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认为:“‘新冷战’是在新的国际格局背景下,美俄两国围绕国家利益、势力范围而展开的遏制与反遏制、对抗和对峙的局势。”“乌克兰危机就是美俄‘新冷战’局势最终确立的一个标志。”据此可推知,“新冷战”
A.以欧洲为双方的争夺焦点B.对全球格局产生了影响
C.是区域国际的强权对抗D.不涉及美俄以外的国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