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与动荡并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材料: 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是二战后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海战和岛屿两栖登陆战。1816年,阿根廷声明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1833年,英国海军进驻马岛并宣布行使主权。但阿根廷多次提出异议。20 世纪70年代初,勘察发现马岛南部海域可能储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藏,1982年2月,阿在双方谈判无果的情况下决定以武力解决争端,4月2日,战争爆发,历时74天,6月14日。英国军队最终取胜。战争中作战双方投入的总兵力和技术装备对比情况是


战争中,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对阿根廷回应迅速:当即断交、全力远征。在获得国内压倒性支持后,撒切尔迅速在国际上打出“反对武力解决国际争端”的口号,这一合适的说法让英国得到了联合国的好感,随后,撒切尔又游说欧洲各国,以“反对军人独裁政府”的理由博取各国的支持,美国带头向阿根廷宣布武器禁运令,进而进行经济制裁。

——《三十年后重温马岛战争》(新浪文化·读书 第40期)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英国决心远征马岛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马岛战争中能够取胜的原因。
2020-05-1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安徽省池州市高三5月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索沃战争是美国“新干涉主义”论的一次重要实践。1991129日,布什总统在《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一个宏伟的主张——建立世界新秩序”,“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克林顿政府沿袭并进一步发展了这一全球战略思想。巴尔干半岛地处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素有“火药桶”之称。根据“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的“理论”,加之南联盟不听美国指挥,1999324日,北约秘书长哈维尔·索拉纳在布鲁塞尔宣布,由于“最后外交努力”失败,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出于政治考虑,美国不愿发动地面攻击。19996月,北约组织授权北约秘书长哈维尔·索拉纳批准对南斯拉夫实施空袭以迫使南总统米洛舍维奇就范。

——据尚鸿《从科索沃战争看美“新干涉主义”的主要特征》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新干涉主义"的特征。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国力、军力无人能敌。(1999年)美国以维护人权为幌子,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悍然对南斯拉夫(俄罗斯的传统伙伴)进行狂轰滥炸,仅因为南斯拉夫是北约东扩的障碍。此时的俄罗斯正陷入困境,确实没有能同美国对抗的本钱。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不仅是为了打击南联盟,更深的经济意图在于打击欧盟,避免美国泡沫经济的破灭。欧元的启动对以美元为首的世界经济来说极具挑战性。发动非经济手段的科索沃战争,果然使欧元一路下跌,战火达到了遏制欧元区增长的目的。现在“科索沃”这个词已远远超出地理概念,成为当代国际政治的一面放大镜,使人们看清了美国霸权主义的本质。

——摘编自郗杰英《苦胆“科索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索沃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索沃战争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94年以来,世界经济一直在衰退和萧条阶段间波动,而美国经济的泡沫成份也在逐渐加大,采用军事手段振兴军事工业从而带动其它行业的稳定发展,成为美国促进经济周期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必然选择。1999324日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的前提下,违背联合国宪章,悍然侵犯一个主权国家,对南联盟进行了灭绝人寰的狂轰乱炸。由于战争,欧洲的贸易、投资、旅游直接受到影响,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无法计量,实施人道主义救援也已成为欧盟各国政府难以推辞的责任。科索沃战争爆发后,由于人们的恐慌心理,大量欧洲资金流向美国市场,使欧洲外汇市场欧元对美元的汇率连创新低。

——摘编自涂龙力《科索沃战争的经济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索沃战争爆发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索沃战争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033月,美围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发动伊拉克战争。伊拉克战争造成阿拉伯世界反美情绪更加高涨。14个月后美军伤亡人数和损失就超过了1898年的美西战争。20045月,虐囚事件又使美国处境雪上加霜。在战后重建工作急需国际社会支持的时候,盟国中有的宣布尽快撤军,有的推迟了派兵计划。然而,越来越多的材料证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这一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理由是虚构的。美国对伊军事行动,表面上是为了反恐,深层次原因是为其独霸世界、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格局进行布局。美国陷入伊拉克战争困境,预示着在今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中,美国仍无力建立以其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格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加强。

——摘编自李淑珍《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困境的原因和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后所面临的困境。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困境的原因及其影响。
2022-05-0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可以说,二战后,没有任何一位美国总统可以称其为“和平时期的总统”。譬如,第33任总统杜鲁门任期期间,美国发动了朝鲜战争;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任期期间,美国武装入侵黎巴嫩、多米尼加共和国和刚果;第35任总统肯尼迪任期期间,美国武装入侵古巴猪湾、干涉越南;第36任总统约翰逊任期期间,美国武装介入越南战争、入侵多米尼加共和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任期期间,美国在进行越南战争的同时,武装入侵柬埔寨和也门共和国以及策动智利政变;第38任总统福特任期期间,美国继续越南战争;第39任总统卡特任期期间,美国介入尼加拉瓜内战;第40任总统里根任期期间,美国武装入侵黎巴嫩、格林纳达、玻利维亚、洪都拉斯,空袭利比亚,袭击伊朗;第41任总统老布什任期期间,美国武装入侵巴拿马,并发动海湾战争;第42任总统克林顿任期期间,美国突袭索马利亚、海地和南联盟;第43任总统小布什任期期间,美国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第44任总统奥巴马在刚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便下令空袭利比亚;第45任总统特朗普于20184月下令对叙利亚进行军事打击。据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3421日发布的《2012年美国的人权纪录》统计,美国是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对外发动战争最频繁的国家。

——摘编自袁源《“二战”后美国发动的13场海外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对外战争的主战场所在并分析其频繁发动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频繁对外战争的影响。
2022-04-13更新 | 107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主要由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黑山人、马斯顿人等构成,他们信仰的宗教有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铁托时期,主体民族塞尔维亚人备受打压。1961年,有42.1%的人自认为是塞尔维亚人,到1981年则降为36.3%。从1991年开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马其顿相继宣告独立。1992年,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在南斯拉夫解体的过程中,爆发了规模不等的战争。战争中,几方共动用近2000门大炮、600辆坦克、600辆装甲车以及一些战斗机等。波黑430多万人口中有27.8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沦为难民;全国85%以上的经济设施遭到破坏,直接经济损失450多亿美元,由民族矛盾引发的战争还带来大规模的种族屠杀。波黑内战持续了近4年。1995年,在美国的干预下,《代顿和平协议》签订,结束了波黑战争。后来,一些国家逐步加入了欧盟。

——摘编自余伟民主编《世界当代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斯拉夫联邦解体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斯拉夫联邦解体的后果。
2022-04-0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安徽省高考冲刺卷(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材料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34月发布的《2012年美国的人权纪录》统计,美国是冷战结束后对外发动战争最频繁的国家。2001--2011年,每年约有1.4万至11万名平民死于美国领导的.“反恐战争”……2014--2016年,美国空袭伊拉克7258次,空袭叙利亚5828次,共导致约6000名平民死亡,并制造了生态灾难,致使伊拉克战后儿童出生缺陷率“惊人增加”。美国专家罗伯特·基欧汉所说:“强国总是寻求建立一种有利于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亚洲人口多,消费力强,资源丰富;中东位处欧洲、亚洲和非洲的接合地带,地缘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所以,亚洲和中东自然成为美国频繁发动战争的主要战场。

——摘编自袁源《上战后美国发动的十三场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结束后美国频繁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结束后美国频繁发动对主权国家侵略战争的影响。

9 . 材料   二战结束后,东南欧各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多民族的南斯拉夫仿效苏联确立了联邦制,这在当时的条件下起到了缓解民族矛盾的作用。在各国政权尚能控制局面的形势下,东南欧地区的形势是相对平静的。苏东刷变,使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作为胜利者的西方大国成为东南欧的主宰,西方国家从一开始就以维护人权和民族自决权的名义支持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等国独立,并发动科索沃战争等肢解南联盟。原苏联势力被彻底排挤出东南欧地区后,西方国家之间原有的和新生的许多“内部矛盾和利益冲突也逐渐浮出水面”。在东南欧,欧盟国家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将东南欧纳入欧洲一体化的轨道,完成欧洲一体化的大业。美国考虑的则是它在整个欧剂的存在和主导地位。而所有的这一切,使得东南欧地区重陷动荡和衰败之中,至今看不到出路。

——摘编自李凡琳《东南欧的稳定与新地区主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时期东南欧地区形势相对稳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后东南欧地区形势剧烈动荡的国际背景。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英国和阿根廷在1982年4月到6月间爆发了一场战争。经过激烈而艰苦的争夺,英军夺回了马岛的控制权。但是阿根廷一直未放弃对马岛的主权要求。阿根廷的战败导致了大规模的反政府运动,军政府因此倒台。对于英国来说,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横扫全国,加强了以首相撒切尔夫人为首的政府权威,同时帮助英国保守党赢得1983年的普选。1998年,马岛附近发现比较大的石油储藏,这使英国和阿根廷的民众重新挑起一轮马岛归属权问题的争执。2010年2月,英国迪塞尔石油公司宣布,已经开始在马尔维纳斯群岛附近海域钻井。英国政府允许该公司在马岛附近海域进行石油勘探和开采,激起了阿根廷的强烈反对并封锁了通往马岛的航道,英国也开始秘密增加马岛的防御力量。一时间,战争阴云再次笼罩在英阿两国上空。

——摘编自曹廷《马尔维纳斯群岛问题的历史与现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战略地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