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2021年7月,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入遗。它见证了泉州古城在10~14世纪海上贸易与文化交流的繁荣。下列关于“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叙述错误的是
A.反映了日升昌票号“汇通天下”的繁荣
B.指南针的发明应用为之提供了技术保证
C.中国商品远销亚洲、东欧、北非等地区
D.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重要来源之一
2 . 地图是研究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史料。对下图反映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东汉时期五胡迁入汉族活动区B.西晋时期北方人民迁入江南
C.东晋时期北方出现十六国D.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如表21040-1080年江南东路南北部各州城镇数量,据此可知,当时这一地区
区域划分江南东路南部江南东路北部
年份1040年1080年1040年1080年
各州诚镇数量饶州:10饶州;9江宁府:10江宁府:19
敏州:7缺州:7太平州:9太平州:14
信州:8信州:8宣州;9宣州:10
江州;5江州;9泡州:14池州:14
城镇数量合计南康军:7南康军:9广德军:2广德军:3
增长13.5%36.4%

A.坊市制度已经被打破B.城市的政治功能减弱
C.城镇化水平领先全国D.商品交易市场的扩大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天工开物》记载,明代高粱、玉蜀黍、番薯等开始普及,“燕、泰、晋、豫、齐、鲁诸道,蒸民粒食,小麦居半,而黍、稷、稻、梁仅居半;西极川、云、东至闽、浙、吴、楚腹焉,方长六千里中,种小麦者二十分而一”。粮食生产以外,也有为满足衣着生产的棉、麻、苧等,还有染料蓝靛、红花等以及其他手工业生产原料,蚕桑的栽育几遍天下。棉花种植,“江花出楚中”“北花出畿辅、山东”“浙花出余姚”“姚邑之北乡濒海……每至秋收,贾集如云,东通闵粤,西达吴楚,其息岁以百万计,邑民资是以生者,十之六七”。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农村社会经济: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

材料二   1920年《北四省灾区视察记》道:“因日本人近来在内地办的纱厂很多,而且棉花出口也很厉害,棉花的需要既多,人民争趋其利,广种棉花,几有每年连麦全不种的……粮食遂陷于空虚状态。”据部分地区1921-1925年农家调查材料表明,农民消费资料中,自给部分占65.9%,购买部分占34.1%,而在购买品中,如山西,“八口之家,无一人之身无洋货者”。1933年,湘、鄂、皖、豫、赣五省主席联电国民党中央,称:“外洋米、麦同时输入倾销……(国米)销愈疲,价值愈落,农民所需耕种各费罄谷之值,不能抵偿。”

——摘编自刘彦威《世界市场体系下的近代中国农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农村经济出现的变化及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前国家发展农村经济的建议。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从先秦开始萌芽,至秦汉得以全面发展,隋唐趋于完善,明清最终定型并增加了新的内容。许多思想家开始注意粮食的市场贸易在解决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并形成了以儒家民本思想为核心的古代粮食安全思想。在这个思想体系中,重农思想是保障粮食稳定、充足供应的基础,储粮备荒是应对粮食危机的主要方式,赈济灾荒是发挥粮食安全作业的重要手段,粮食流通在调剂地区粮食余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以粮食为基础的国家政策是重农思想在实践中的体现。

——摘编自吴宾 党晓虹《试论隋唐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的嬗变》

材料二 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美国对其实行粮食禁运,1979-1980年苏联粮食供应量减少了大约600万吨,极大的冲击了苏联的畜牧业,导致了肉类产量的减少,但是其后果与预想的苏联能够找到可以替代大量被禁运粮食的供应来源不可同日而语。禁运也促使苏联意识到粮食自给自足的战略重要性,刺激了国内政策的转向。同时,粮食禁运也导致美国粮食价格大幅下跌,国内市场元气大伤,许多粮食企业面临破产。最终美国政府接受了来自农业界和粮食企业对于撤销禁运政策的压力,于1981年4月取消了粮食禁运政策。

——[英]Tarrant《粮食能不能作为武器?-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粮食贸易禁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粮食安全思想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美国粮食贸易禁运政策。
(3)根据材料并结合当今时代形势,谈谈你对粮食安全的认识。
6 . 唐朝景龙元年(707年)敕令规定“诸非洲县之所,不得置市冶”,杜牧也曾写道“凡名草市,劫杀皆遍,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但唐诗中仍多见类似“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等描述,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经济发展有其自身规律B.文学作品史料价值不高
C.唐朝后期市场限制放宽D.政府对基层控制力减弱
7 . 18世纪以后,欧洲进口中国瓷器,不再是为了质量,而是为满足数量。日本的柿右卫门瓷器、德国迈森瓷厂的瓷器、英国韦奇伍德工厂的碧玉瓷等在欧洲则为上层社会所喜爱。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机器生产提高了欧日制瓷效率B.中国传统瓷器业经营模式落后
C.运输困难使中国瓷器价格过高D.输入欧洲的中国瓷器数量过大
2022-05-07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高三2022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明朝中期引进的耐干旱、易生长的高产农作物甘薯,到清代得到了广泛种植。以往不能利用的大量荒地被开垦,粮食总产量得到相应提高。到后来,为进一步提高粮食总产量,人们一再减少稻米和小麦的播种面积,腾出土地来种植甘薯。这反映出清朝(   
A.耕地面积持续增加B.土地资源危机严重
C.作物种类丰富多样D.精耕细作长足发展
2022-05-07更新 | 246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自汉至唐,主要城市特别是都城的平面布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明显的表现在宫殿占有面积的退缩和民居里坊的扩展,还有商业区的发展和宗教寺院的兴盛。这种变化反映了
A.城市性质逐渐发生变化B.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
C.市坊界限已经名存实亡D.文化发展趋向世俗化
2022-05-06更新 | 276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高三2022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明清时期,奢侈之风盛行,这一风气最先起源于官宦之家,后来有些下层民众的妻女也都衣绸戴金,甚至有些地区的人们竞相以穿华服为夸耀。这一现象反映了(       
A.经济发展影响社会风气B.官宦之家推动社会变革
C.社会成员地位渐趋平等D.技术进步冲击等级观念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