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1 道试题
1 . 宋仁宗景佑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材料说明
A.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被停止了
C.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D.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
2016-12-12更新 | 236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根据材料和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书)记载: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界上,有松柏五木,荚水萆,冬温夏凉,宜畜牧。”匈奴歌谣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繁殖)”。
材料二:三国魏初年,仓慈任敦煌太守,“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 (按人口分割土地给贫民耕种)”。
材料三:对来到敦煌的西域各族人,仓慈“皆劳(慰劳)之”;对想赴洛阳者,“为封(签发)过所 (通行证)”,对在敦煌进行贸易者,由官方主持估价、交易,并“使吏民护送道路”;禁止当地豪族强买强卖。                                          ——材料二、三据《三国志》
(1)两汉时,途经祁连山、沟通中西交通的要道被称做什么?材料中匈奴人离开此地是由什么具体历史事件导致的?
(2)结合史实概括说明秦汉王朝是如何加强对北方、西北、南越地区治理的?
(3)秦汉王朝开拓边疆有何积极意义?
(4)据上述两段材料,概括两汉时期河西走廊社会经济发生的主要变化。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仓慈的做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2016-11-18更新 | 10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3 . 《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闭门。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在:“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2016-11-27更新 | 380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7届广西区全州县高级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4 . 史学家樊树志在专著《晚明大变局》一书中指出:江南市镇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网络”,而不是孤立的“点”。这说明
A.“苏湖熟,天下足”格局正在形成中
B.晚明政局变化影响了江南经济地位
C.大运河航运是江南经济最大的优势
D.专业化市镇兴起促进了区域市场化
5 . 材料一钱穆《国史大纲》说:“南宋疆域,较之全宋时仅及其半,而其国用赋入,乃超出于全宋之最高额。”南宋高斯得《耻堂存稿》记,两浙一带高产区,“上田一亩,收五六石,故谚曰:‘苏湖熟,天下足。’虽其田之膏腴,亦由人力之尽也。”
材料二靖康之变后,北方约有500万人迁入并定居江南。南宋为了维持与北方的金朝对峙局面,必须
致力于农业资源的开发……从朝廷到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业技术的总结、推广与指导,形成了历史上罕见的刊印农书与劝农文的热潮……农书和劝农文旨在提倡精耕细作、集约化经营。
材料三南宋首都临安(杭州)是当时世界之冠的大都市,西方学者把它看作9世纪至13世纪发生在
中国的商业革命、都市革命的标志。御街两侧的街面全是商店以及称为“行”“市”的商业机构。御街中段是街市最繁华的处所,酒楼茶坊云集,“市”“行”“团”等商业组织众多,有珠子市、花市、方梳行、销金行、冠子行等。1999年杭州出土南宋金铤32件、金牌3件。据考证,确认是南宋时期的黄金货币。这些金铤、金牌并非宫内的“赏赐钱”,而是民间自由流通、兑换的货币。……杭州定居人口已超过百万,流动人口更多,服务性行业的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杭州城内外共有瓦子二十三处,城内有五处,其中北瓦最大,有勾栏(百戏演出场地)十三座,分别演出史书、小说、戏剧、相朴、傀儡戏、说唱、说诨话和学乡谈(类似相声、滑稽)、皮影戏、棍棒、教飞禽等,昼夜不息地演出,观众多时达千余人。——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据材料一,南宋时中国的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三,如何理解西方学者把临安(杭州)看作9世纪至13世纪发生在中国的商业革命、都市革命的标志?
2016-11-18更新 | 4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广西河池高级中学高三第六次月考文综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农户”“佃”。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A.小农经济的形成
B.赋税制度的变革
C.土地制度的变化
D.重农抑商的推行
2016-10-20更新 | 346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西南宁二十六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经济的什么特点?我国古代采取了哪些与之相应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古代传统经济在近代逐步瓦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所给的图示回答,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诞生于什么时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最早产生在哪些地区?
(3)根据材料的图示判断,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什么时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迅速发展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到了北宋“令京城夜市到三鼓己未不得禁止”。这一变化反映了
A.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监管举措
B.夜市在政府的扶持下迅速发展
C.古代王朝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北宋在政治上比唐代更为民主
9 . 中国封建社会人口增长的一个特点是人口的台阶式“跃迁”。见下表:
时期战国中期从汉到唐北宋后期清代乾隆初期开始
人口数2500万---3000万6000万---7000万1亿左右增到4亿


主要原因不是
A.农业生产率提高B.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局部变化
C.工业化的开始D.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的扩大
2016-06-2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西河池高中高二下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10 . 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 “无尖不成商”。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私有制B.经世致用
C.重本抑末政策D.资本主义萌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