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沂源县也成为民间文学类“牛郎织女传说”申遗成功的两个县份之一。

材料二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官。

——《史记平准书》

材料四   (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织丝。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


(1)材料一中“牛郎织女传说”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
(2)材料二、三体现了我国古代统治者什么经济政策?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材料二、材料三体现这一经济政策的具体规定?(不得摘抄原文)
(3)材料三反映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在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呈现怎样的发展状态?为什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宫城正南门宣德门前的南北向大街称为御街、天街,自州桥“出朱雀门(内城正南门)直至龙津桥”,是主要的饮食业中心之一,尤以夜市著名,营业“直至三更”。城内著名的“酒楼”,有马行街东货行巷的丰乐楼;此外,“州(指内城)东宋门外仁和店、姜店,州西宜城楼、药张四店、班楼”,等等,“在京正店七十二户”,“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营业。……“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各种货物皆有。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米行、布庄等手工作坊,收纳周边各题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文集》

(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城市发展的因素?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也许在马可·波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若易以其他法律和制度,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即财富增长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材料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乾隆帝给英王乔治三世回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
(2)你认为材料二中亚当·斯密是如何分析中国长期停滞的原因的?
(3)根据材料三,从乾隆帝回复英王的信中,能看出当时中国怎样的情形?
2019-04-1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2-13高一下·广西柳州·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这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2019-01-30更新 | 2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段考历史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苏州府志》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状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账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清稗类钞》记载:“(账房)散放丝经,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
《凤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三 我国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雍正皇帝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材料二主要反映明清时期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 这些现象反映的本质是什么?
(3)材料三中雍正皇帝的观点对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2018-04-0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宫城正南门宣德门前的南北向大街称为御街、天街,自州桥“出朱雀门(内城正南门)直至龙津桥”,是主要的饮食业中心之一,尤以夜市著名,营业“直至三更”。城内著名的“酒楼”,有马行街东货行巷的丰乐楼(原名白矾楼),“三层相高,五楼相向”;此外,“州(指内城)东宋门外仁和店、姜店,州西宜城楼、药张四店、班楼”,等等,“在京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营业。…… “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各种货物皆有。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米行、布庄等手工作坊,收纳周边各题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文集》


材料三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较大的发展。
帝国主义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进来,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得业。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引多数游民无产者。“外国商品来得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达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等


材料四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约克郡的城镇数量由1801年的15个增长到1891年的63个。从1820年到183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二等城市的人口增长达40%以上,是增长最快的10年。

—摘编自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城市特点及影响明清城市发展的因素?
(3)依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影响中英两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差异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近代的城市化进程?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以前,英国的毛织物占据着英国输出品的王座。棉纺织处于十分渺小的地位。然而从18世纪初开始,伦敦和其他各大城市出售的棉纺织品已经成为英国上流社会十分时髦的东西。上至王室,下到普通百姓,都以用印花布和白棉布做窗帘、垫子、卧具等为典雅美观和时尚。棉纺织品不仅在英国国内受到欢迎。同时也深受其他国家和地区民众欢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畅销、利润最丰富的商品。英国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全力支持和保护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并采取关税保护政策,以保证英国本土制造的棉纺织品对国内市场的绝对垄断。除了对棉纺织工业直接的政策保护外,国王和政府还给那些在棉纺织工业的发明创造者发奖、封爵,以奖励他们在促进棉纺织工业发展上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如1786年英国国王封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为爵士、并于1787年邀请他担任德比郡的郡长。

——摘编自夏东《棉纺织业成为英国工业革命起点原因探究》

材料二

173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购运南京布(即江南棉布)。乾隆末年,欧美各国购买的南京布已突破百万匹。嘉庆三年,南京布销量更翻了一番,达210余万匹。从乾隆五十一年至道光十三年的48年中,欧美各国进口的南京布总数高达4460余万匹……据统计,苏(州)松(江)地区年产棉布约4500万匹,进入长距离运销的有4000万匹,以每匹价银0.3两计之,商品值为1200万两。其中销东北及北京1500万匹,销广东1000万匹,销福建100万匹,其余销浙江及运苏州加染。销广东的有很大一部分出口南洋、欧美;销北京的也有一部分转贩俄国;在苏州染色之布,一部分由运河北销,一部分溯长江至汉口。

——摘编自许檀《明清时期区域经济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中国棉布大量外销海外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棉纺织业发展对中英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影响。

2018-06-01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省级联考】广西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自愿放弃本业,转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谓“田之利十倍,珠玉(经商)之利百倍”……周国人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大商人(指吕不韦)终于参加了秦国的政权。

材料二战国时期富商大贾……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孟子主张对工商业什一而税,去关市之征。他的主张没有一个国君采用……大商贾所使用的人,一种是伙计,如洛阳贫民到富商家学商业,替富商贸易,走遍天下各都市。更多的一种是大商贾凭借财势,用高利贷、掳掠等方式,压迫穷人做奴隶,从事商业、农业、手工业劳动……吕不韦为秦相国时,封河南洛阳十万户……并不满足于十万户的封建性地租,他占有奴隶一万人,驱使他们从事各种劳动,垄断洛阳的工商业

以上材料均引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所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出现其现象的原因。

(2)材料二中大商人采用的生产方式有什么特点?它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田。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   明朝末期,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材料三   瓦特在改进蒸汽机后,与别人合伙开办工厂,进行蒸汽机的商业生产。

材料四   美学石油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垄断企业,它拥有从采油、炼油到运输、销售的几乎所有石油产品的生产和经营部门,它生产的石油一度占美国市场的90%以上,查晰了美国的石油和石油产品市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生产方式?该生产方式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可以判定明朝末期出现了什么新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在当时有何特征?
(3)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发生在哪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使用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四反映的现象出现在哪次工业革命中?如何看待垄断组织这种生产方式?

10 . 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有不同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材料三】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工人状况:

(1)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时间不能少于十二小时;

(2)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

(3)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经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

(4)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由织工赔偿;

(4)任何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者,罚款六便士……

【材料四】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

回答:

(1)分析《明会典》和《金瓶梅》的原作者对于明朝妇女的婚姻观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发展特点?

(2)材料三与材料四分别认为近代英国工人的状况是什么?

(3)材料三和材料四对于探究英国工人的状况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近代英国工人发展的何种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