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古罗马普林尼在其《自然史》中写道:“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材料反映出(   )
A.当时中国与罗马有直接贸易往来
B.苏州是当时著名丝织业中心
C.中国的丝织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D.当时罗马朝廷生活奢侈腐化
2 . “夜市喧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天街买卖,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材料中描绘的这种经济现象出现在
A.西汉
B.隋唐
C.北宋
D.元朝
3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反映的农业生产方式
A.小农经济
B.手工工场
C.商品经济
D.精耕细作
4 . 明代一些名门望族的家训中出现以下说法:“男子要以治生为急,农工商贾之间务执一业”,“民家常业,不出农商”。这反映出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
B.纲常礼教的愈趋严苛
C.当时社会在抑商问题上有松动倾向
D.农耕经济衰退导致人们就业艰难
5 . 春秋战国时期改革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C.百家争鸣的出现D.新兴地主阶级的强烈要求
6 . 下列有关小农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唯一模式
②以家庭为生活、生产单位
③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7 . 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工具,发明于唐朝并且用于灌溉的是(  )
A.B.C.D.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白居易诗《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扎扎,牛驴走芸芸。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入俗纯。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自然经济的特征。
9 . 中国历代王朝都重视通过户籍或其他制度的实施来加强对民众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实行轮班或住坐为国家服役。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住坐匠则是每月赴官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若不赴班,则须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明)嘉靖四十一年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清代八旗制度在努尔哈赤创立时既管理军国大政又有监督和任免大汗的权力。顺治、康熙、雍正几代帝王采取措施逐步对八旗制度进行了调整和改革。
顺治
上三旗与下五旗的分治。上三旗由皇帝自将,实力不断扩充,下五旗驻防各地
康熙
不启用与各旗有关涉的宗室诸王、贝勒重操旗务,而是任命亲贵皇子主持同色三旗旗务
雍正
专派监察八旗御史,各旗互查,鼓励官员及旗下人大胆地揭发讦告

——摘编自徐凯《清代八旗制度的变革与皇权集中》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明清时期工匠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前期强化八旗管理的主要方式,这体现了该时期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016-08-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贵州都匀市一中高二下开学考试历史卷
10 . 下列是《唐末至明初我国年铁产量统计表》。它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唐元和初年北宋治平年间南宋初年元朝中统四年明朝永乐初年
207万斤824.1万斤2 162 144斤5 844 000斤19 575 026斤

A.冶铁产量的日趋增长B.冶铁水平领先于世界
C.冶铁业技术不断提高D.政府重视冶铁业发展
2016-08-1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贵州都匀市一中高二下开学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