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这一现象说明当时的苏州地区
A.纺织技术得到发展
B.土地兼并受到抑制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我国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这一称呼源于
A.商朝人善于经商
B.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C.宋代商业比较活跃
D.明代徽商与晋商的出现
3 . 《汉书》上记载,西汉时每年农田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亩收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造成当时粮食产量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民更加勤劳
B.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
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D.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2019-04-18更新 | 284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明朝中后期,在丝织业比较发达的苏州和杭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下列各项最能反映出这一生产关系特征的是
A.制造尤工,擅绝海内
B.车轻工捷,获利尤丰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D.十不给一,无异空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表明
A.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2019-04-13更新 | 485次组卷 | 30卷引用: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清代俞森《荒政丛书》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A.重农抑商已有所改变
B.农业是财政的主要来源
C.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
D.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相交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诗经》:“千耦其耘。”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材料反映了
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C.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
D.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
2019-03-16更新 | 1445次组卷 | 51卷引用:湖南省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列手工业生产技术最早出现于唐代的是
A.青铜制造中的金银错技术
B.冶铸业中切削、抛光、焊接技术
C.漆器制造中的夹纻技术
D.印刷业中的双色套印技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明代朱德润在《飞洪桥诗》中描述了济宁城繁荣景象:“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毡碧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喧阗。”另据《济宁直隶州志》载:清乾隆年间,济宁南门大街和大闸口一带,“百货物聚处,客商往来,南北通衢,不分昼夜”。这反映了以下哪方面的情况
A.明清城镇经济繁荣和发展
B.我国古代农业的水平很高
C.我国明清手工业水平发达
D.我国资本主义商业有了较大发展
10 . 战国时期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是赵州桥。
2018-05-0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