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明中叶以后徽商日益繁盛,相当一部分人在外经商致富,便回家乡购置十地。此后,民间的土地纠纷愈演愈烈,漏报、少报土地户籍以及增多及减少和管辖不明的弊端较多。于是,明政府于万历九年制定了田亩丈量条例。明政府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解决民间土地纷争
C.加强对土地的管理
D.禁止民间土地买卖
3 . 清康熙年间,烧制出了大量如下造型和装饰图案的瓷器,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有家族、股份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B.瓷器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外销商品
C.清政府采取鼓励瓷器出口的政策D.许多瓷器为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唐朝白居易在《朱陈村》中写道:“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润中水,男采山上……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农业灌溉方式的变化
C.手工工场的生产方式D.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5 . 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2020-09-18更新 | 382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6届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高三9月开学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图是某学生在学习研究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时使用的两幅示意图,从图中反映出的主题是

A.政府重视耕作技术的推广
B.封建自然经济具有脆弱性
C.西汉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D.江南地区普遍推行曲辕犁
7 . 贞观年间南方人口一度超过北方,成为自汉代以来长达600多年历史进程中的第一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开疆拓土移民成边B.经济重心移至江南C.隋唐之际北方战乱D.安史之乱北民南迁
8 . 《吕氏春秋上农》中记载:“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抑商”的主要原因是
A.“事末”不利于国家安全
B.“重农”便于对百姓管理
C.“事末”会阻碍粮食生产
D.“重农”可维系安土重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尉缭子·治本》载:“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此材料体现出
A.古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B.手工业发展不均衡
C.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D.商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