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2 道试题
1 . 秦汉时期有“种麦得时,无不善”“桑葚赤,可种大豆”。这说明秦汉时期
A.统治者重视小麦的生产B.铁犁牛耕提高了小麦产量
C.农民积累了丰富农耕经验D.经济作物的品种较为丰富
2 . “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所体现的经济政策是
A.工商皆本B.男耕女织C.重农抑商D.闭关锁国
4 . 下列古代出现的商业现象,按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出现大商人   ②“扬一益二”的出现
③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④大量商业市镇兴起
A.②③①④B.①②③④C.①④③②D.③①②④
5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冲写道:“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下列属于宋朝“商业革命”表现的是
A.长安城设东西两市B.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C.“市”突破时空限制D.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6 . 北宋时期,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出现了新现象。这里的“新”主要是指( )
A.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B.实行了封闭式的坊市管理制度
C.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D.商业活动受到官府的严格监控
7 . 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200多年以后,这一航海盛况却在中国逐渐销声匿迹。出现这种显著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A.明初建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B.戚继光沿海抗倭
C.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D.郑成功收复台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进入宋代,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在市场上从事销售和贩卖活动,甚至包括官员、士卒、僧尼等特殊群体,出现了“全民经营”的社会热潮。该现象反映了宋代
A.农业经济走向衰落B.商业政策相对宽松
C.封建等级观念的冲破D.商品活动不受限制
9 . 在某地发现的一座古墓中,随葬品有青铜剑、丝织品、唐三彩、活字印刷品等。这座古墓的朝代最早可能为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2020-08-0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回头考历史试题
10 .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农业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与此同时,传统经济政策却出现了背离世界发展大势的趋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   1757年,清政府关闭厦门、宁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并规定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本”“末”各指什么?当时的“耕”采用了怎样的先进技术?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