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据史料记载,南宋绍兴年间,大食蕃商蒲罗辛因在两国间勤劳经商,被朝廷授予“补承信郎”。泉州代表官方管理船上事务的蔡景芳,也因招徕外商有功,被朝廷授予“承信郎”。这也许可以直接说明( )
A.朝廷重视并鼓励外贸B.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C.宋朝职官制的严密D.政府疏于外贸管理
2016-07-2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闸北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
3 . “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唯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宋代文人刘迎这首诗的最大史学价值在于
A.印证了榷场互市促进了边境地区经济繁荣的作用
B.反映了榷场的出于通过边境贸易挟制对方的意图
C.证实了政治稳定是商品经济发展必要的前提条件
D.体现经济交往具有促进边境的和平与安定的功能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市舶司,为掌管海外贸易征税、管理外商及收购舶来物货的官署),利(利税、利润)人甚厚,提举官(管理市舶事务的官员)宜得人(用人得当)而久任。庶(期望)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减轻人民的财力负担)也。”

——宋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材料二 一名官员在乾隆二十四年给皇帝的奏拆中说:“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至丝价日昂。”乾隆皇帝谕旨宣布:“前因出洋丝斤过多,内地市价翔涌,是以申明限制,俾裕官民织衽。”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清政府在粤海关规定:(一)洋船销货、装货,应该按期离开,禁止在广州过冬;(二)洋船不许同汉奸私自交易;(三)内地行商不许向洋商借贷资本;(四)洋商不许雇佣内地仆役;(五)在洋船停泊处必须有官员与兵了弹压、稽查。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四 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有效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政府的贸易政策,分析该政策带来的影响?
3.依据材料四,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并分析出现这些新状况的原因。
5 . 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白银),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
②丝绸是中国的一种主要的出口货物
③区域闻长途贩运贸易非常兴盛
④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朝贡贸易体系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