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上海与其所在的江南地区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社会风气发生巨变。富家讲究奢华,寒士也追赶时髦,一改清操自守的习惯。……思想界出现了非圣无法,倒翻千古是非而大胆怀疑的空气。以李赞为代表的自由倾向鲜明的知识分子,“偶为异说,破除名行”,“不遵孔子家法”,一时从之者甚众。被道学家深恶痛绝的“虚浮艳词”,“异调新声”,风靡一时,为百姓喜闻乐见。

——摘编自余从等编:《中国戏曲史略》

材料二 上海召开过多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以下分别是中国领导人在APEC第九次领导人会议和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室言。另一方面,世界和亚太地区的发展并不平衡,贫富差距仍然存在,“教字鸿沟”正在加深。今年以来,亚太地区一些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需求下降,贸易及金融市场的稳定受封影响。

——江泽民《江泽民在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四、“上海五国”进程中形成的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周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是本地区国家几年来合作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应继续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新世纪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室言》(2001年5月26日)

材料三 今年提出要“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并不意味着中国要关起门来搞经济,而是为了使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更好联通,是要以更高的水平开放助推国际经济大循环。借助“双循环”,中国将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内外联动性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陈元:《“双循环”是要以高水平开放助推国际经济大循环》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昆腔在明朝中后期发展的原因并说明魏良辅在昆曲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领导人在APEC第九次会议所确定的目标,在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中国领导人又提出了何种新理念。根据材料指出“上海精神”之下蕴含的国家间合作模式的特征。
(3)近现代上海以至于中国经济的变化都是国内、国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阐释①民国初年上海地区民族工业迎来发展的“短暂的春天”的国内要素及其政治影响。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上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史实以及加入WTO对中国经济内部循环带来的积极影响。
2021-01-14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1届高三1月选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迫于沉重的人口压力,大批破产贫民涌入长江流域的山区,进行垦殖,政府发给路费、耕牛、种子等并免征赋税。甘薯、玉米等对自然条件要求较低、南方种植更为便利的作物推广,也加速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垦。随着南方农村经济发展和劳动力供应增加,经济出现了一些新趋势。永佃制和货币地租也开始推广,城市工商业进一步繁荣,江南新兴市镇星罗密布。流民的垦殖方式十分原始,开辟农田采用撂荒式农业,砍伐林木也是不间株,只伐不植,破坏性开垦引发了长江中下游河道泥沙淤塞和水患频发。

——摘编自齐涛《中国通史教程教学参考:古代卷》

材料二随着经济发生巨变,新问题也层出不穷。狄更斯描绘兰开夏郡的焦煤镇:“一片不自然的红色与黑色,像生番所涂抹的花脸一般……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无穷无尽长蛇似的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冒出来”。泰晤士河“已变成伦敦的公共污水沟。每天大量令人作呕的混合物随水而入,而这水就是欧洲最文明之都居民的日常饮料。”随着农村人口涌向经济发达区,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一些工商业发达城市居民的疾病和体质恶化也日益严重。此时“自由放任”之风盛行,“藐视市政当局和嘲笑地方利益已成为一种风气”,以致市政议会及官员们对河流污染的治理迟迟未起步。

——摘编自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流民涌入长江流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国经济出现的相似趋势,以及英国环境问题呈现出的不同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