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材料一战国时期,国家强制诸子均分土地,从而分割成若干小家庭,适应征税、服役的需要。汉代允许诸侯将土地分给诸子,以削弱分化诸侯,推动了古代家产均分制度。后世律令规定土地继承基本沿用诸子均分的方式,但受传统习俗影响,长子往往被赋予双倍的继承份额。《名公判清明集》记载了一个宋代案例:王有成“因不能孝养父母,遂致其父母老病无归,依栖女婿,养生皆赖其力”,因此官府判决土地等家产“当归之婿”。家庭的土地代代均分,阻碍了大规模地产的传承,也使夫妻为主要核心的小家庭成为社会主体。人们依赖土地、满足于拥有少量的生产资料,难以开启新的生产与经营。

—摘编自《浅谈中国古代继承制度的演进》等

材料二进入16世纪世纪以来,英国的土地继承逐渐普及了长子继承制。此后,英国规定土地只能由长子继承,长子继承制使贵族大地产代代相传,基本固定。圈地运动就是以贵族普遍世代保持着土地所有权为前提的,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权力驱赶佃农,圈占土地。长子继承制避免了家庭财产的平均分配,单传给长子有利于家庭财富的积累,并向资本转化。大地产的稳定性固化了贵族群体,强大的贵族群体逐渐形成了限制王权的反对派组织,最终促使了英国议会的产生。

—摘编自《英国长子继承制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土地继承制度与中国的不同之处,并简析中英土地继承制度对两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018-09-1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面的郡县增置表可以反映出

汉至唐前期东南三区的郡县增置

时期郡县数西汉西晋唐前期
苏南浙江会稽郡北部31县5郡57县苏州等13州74县
江西豫章郡18县6郡58县洪州等7州34县
福建会稽郡南部1县建安、晋安2郡14县福州等5州28县

A.江南地区不断得到开发
B.江西受隋末战乱影响最大
C.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南方
D.福建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图是中国先秦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示意图,其中春秋时期的税制改革所对应的图中序号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吕思勉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倘使这时候,能悟到银两与银币不是一物;把银也鼓铸成一种货币,且单认银为货币,而把铜钱认为银币的辅助品;中国早就可进为银本位之国……惜乎清朝顺、康、雍、乾四朝,对于币制都很有热心整顿,始终没想得穿这一步,以致不但本位不立,而且银两需用既广,而实际上专用秤量量法,不觉得不便殊甚……”。与材料主旨相符的是
A.中国在清朝康乾时期已实行银本位
B.中国的货币理念在当时是最先进的
C.中国在当时已将银币作为主要通行货币
D.中国近代金融理念的缺失阻碍中国转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而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
A.原始农业是由原始采集经济发展而来
B.神农氏为农耕经济的发明者
C.人口增长是农耕经济出现的重要原因
D.真实地反映了远古生活状况
8 . 清朝前期,中国出现了人口迅猛增长的现象。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①重农政策促进耕地增长
②康乾盛世为人口增长创造了条件
③当时中国人地矛盾突出
④战败割地造成了人均耕地的减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 . 《三国志》卷三○《魏书》称:“魏兴,西域虽不能尽,至其大国龟兹、于阗、康居、乌孙、疏勒、月氏、鄯善、车师之属,无岁不奉朝贡,略如汉氏故事。”据此可知(        )
A.国家分裂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B.曹魏政权中断了与西域的联系
C.西域诸国与中原的交往仍很频繁D.西域依然是东西方交往的桥梁
2016-12-12更新 | 375次组卷 | 20卷引用: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汉书•食货志》中记载“于长安及五都(即五个重要的城市)立五均官,更名长安东、西市令,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司市称师”。这表明( )
A.五都城中划有专门的市B.专设官员强化管理
C.城市管理渐趋开放D.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