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北朝时贾思勰著农书《齐民要术》,对于锄草他认为:“锄不厌数,周而复始,勿以无草而暂停。…多锄则饶子,不锄则无实,五谷蔬菜瓜果之属,皆如此也。”,这反映了当时的农业生产( )
A.分工细致B.是北方的主要经济形式
C.注重精耕细作D.收成完全取决于人力
2 . 《宋会要辑稿》中记载:“今后遇有将田产典卖,两家各赍 (ji意为带着)砧 (zhen)基簿 (即田产底帐、凭证)及契书赴县对行批凿 (意为检验确实),如不将两家簿对行批凿,虽有契砧干照,并不理为交易。”这主要说明宋代
A.土地交易的法制化B.土地规模日益分散
C.政府规范土地买卖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为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概况(部分)。表格中的数据反映出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
年份人口(百万)粮 食 产 量 ( 千
顿)
粮 食 种 植 面 积
(百万公顷)
粮食单产(千克
/公顷)
1400722052019.81036
16501233505532.01095
17502607410048.01544
182038110858559.01840

A.成为中国经济领先世界的基础B.生产力取得了质的发展
C.支撑了人口的高速增长D.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唐玄宗开元年间规定:“食禄之人,不得夺下人之利”,凡官员及其伯叔、堂兄弟姊妹“自执工商,家专其业,皆不得入仕”。这些规定旨在(     )
A.抑制工商发展B.打击门阀士族
C.维护等级秩序D.整肃官吏作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代圩田开辟十分突出,例如江南鉴湖分隶会稽、山阴两县,北宋初年有27户农家盗湖为田,到英宗时,达80余户,围湖达700余顷,到南宋时鉴湖湖田达2300余顷。这说明当时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自耕农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C.南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农业
2019-05-21更新 | 400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19年高三上期补习班强化训练历史试题(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可知,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导致明清粮食亩产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繁荣冲击农业生产
B.残酷的封建剥削严重伤农
C.农业生产技术发展长期停滞
D.生产方式制约生产力提高
2019-05-09更新 | 1043次组卷 | 2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训练(九)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劳动工具是社会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尺度。以下古代中国生产工具的共同点是

A.都说明汉代农业得到了较大发展
B.都反映了人们利用自然力水平提高
C.都能较大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D.都经历了几个朝代的不断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两宋时期,各地先后兴起的市镇超过了3600处。作为新兴的农村商业中心,市镇并不以政治中心为依托,而是基于商业和市场活动兴起,又以商品经济体的形式发展,因而具有鲜明的经济中心的特征。这种情况表明,两宋时期
A.乡村经济进行自我调整和创新
B.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的历史进程
C.城市中的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D.城乡之间开始出现商品交换活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乾隆二十年,一些英国商船从广州开往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材料表明
A.清朝加强防范中外交往
B.清朝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C.宁波与广州贸易地位一致
D.中外贸易冲击原有管理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吕氏春秋·审时》载:“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齐民要术·种谷》中也有“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的结论。这反映了古代农业具有
A.人定胜天的世界观
B.因地制宜的生产观
C.和谐统一的生态观
D.精耕细作的发展观
2019-04-13更新 | 302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