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清徽商鄙视腰缠万贯而又唯利是图的人,他们尊奉“利以义制”的信条,许多徽商还将诚实不欺、公平守信作为自己的经营原则。该现象反映出
A.商人名利观念的淡化B.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C.社会主流价值的影响D.传统经济政策的调整
2022-06-07更新 | 637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湖南长沙窑初建于初唐至中唐时期,中晚唐时期窑工们将岳州窑青瓷点彩技艺和洛阳地区的唐三彩流动浸润式彩釉装饰工艺相结合,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青釉釉下彩和模印贴花工艺,逐渐走向兴盛。作为商业性瓷窑,它器形多样,实用性强,价格低廉,产品经湘江远销海外,成为唐代三大外销瓷窑之一。为迎合顾客的需求和审美,装饰纹样上常常能看到莲花纹、摩羯纹、葡萄纹、椰枣纹等图形,还多饰以诗词、俚语,开创了诗词装饰瓷器的先河。五代时期战乱频仍,行业竞争剧烈,海外市场不断衰退,长沙窑逐渐断烧。

——摘编自张思桐《唐代长沙窑外销瓷器的产品特点及历史文化价值》等

材料二   清中后期,湖南醴陵以釉下青花粗瓷为主打的陶瓷业逐渐起步。1906年,熊希龄在醴陵创办瓷业学堂,成立瓷业公司,引进制瓷机械及技术人员,始产细瓷。其烧制的釉下五彩瓷突破了长沙窑单色技艺,1915年夺得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世界闻名。民国年间一度瓷厂倒闭、技术失传。新中国成立初,依托国家贷款支持,瓷厂逐渐恢复生产。20世纪60年代,按原料开采、产品分类、机械制造、运输储备等门类,多家企事业单位被调整改组,初步形成了专业分工协作配套体系。国庆十周年制作的“胜利杯”进入中南海,产品成为国家领导人日用瓷,还成为国宴瓷、国家陈列瓷以及外交礼品瓷代表。1978年后私营瓷厂兴起,1984年对美产品出口数和创汇额名列全国第一。21世纪初,独创一种耐高温红色釉烧制而成的瓷器,被意味深长地命名为“中国红”。在晚清瓷业学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湖南轻工高级技工学校,被誉为中国陶瓷行业技能人才的“黄埔军校”,醴陵被誉为“红色官窑”,醴陵釉下五彩瓷被誉为“国瓷”。

——摘编自张广核《“国瓷”的前世今生——醴陵釉下五彩瓷发展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长沙窑的产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较长沙窑,醴陵制瓷业发展历程的显著不同,并阐释醴陵釉下五彩瓷成为“国瓷”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史料记载,清初曾大肆圈占京畿地区汉族田地,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从顺治到康熙年间曾前后三次大规模进行类似的“圈地运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经济动因超过了政治动机
B.满足手工工场的发展需求
C.一度破坏了汉族农耕经济
D.大大推动了资本原始积累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引起了商业革命,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对亚洲航线的寻找,把他们带到了西半球和辽阔的太平洋,使他们能够把世界各地区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粮食作物、牲商品种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影响着全世界。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态,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的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加速了世界人民的交融。商业革命又是国家间政治权力的转移。随着财富的转移,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迅速崛起,成为早期欧洲最强大的“民族国家”,之后尼德兰取代西葡两国成为海上“马车夫”,英国成为商业革命的最终获利者,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使得各地区相互依存,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等

材料二   16-18世纪,地理大发现掀起西欧商业革命的热潮。其时中国对外贸易的拓展,表明中国也参入了这一场商业革命之中,而且被西方称为“遥远的国度工厂”。从隆庆元年(1567年)至明末,明朝部分开放海禁,海外贸易有了长足发展。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取消海禁,北起辽宁南至广东,大小港口有一百多处,吸引着各国商船赴华贸易。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据史料记载,这一时期中国出口的商品有236种之多,其中手工业品137种,占总数的一半以上。生丝、丝织品出口最多,其次是瓷器和茶叶等。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这在世界贸易史上实属罕见。但这场商业革命在中国并未完成,只不过是一场未完成的革命。

——摘编自唐文基《中国商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被西方称为“遥远的国度工厂”的原因,并指出商业革命在西欧和中国导致的不同结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宋徽宗时,交子恶性膨胀,朝廷强行把交子推广到长江以北诸路,并改称“钱引”。钱引大量发行,其价值不断下降。四川地方政府允许百姓用钱引购买白绢和缴纳各种赋税。至南宋理宗时用会子收兑钱引,钱引共流通约150年。据此可知,宋代
A.南方经济的发展动荡不定B.纸币的信用稳定难以维持
C.商品流通的规模不断扩大D.地方割据影响货币的流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下表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这一时期江南地区
史料出处
“今水潦移于江南,迫隆冬至,朕惧其饥寒不活。江南之地,火耕水耨”《汉书·武帝纪》
“江南地产,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汉书·地理志》
“江西良田,旷废未久,火耕水耨,为公差易”《晋书·食货志》
“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食鱼与稻,以渔猎为业”《隋书·地理志》

A.生存环境恶劣
B.耕作方式粗放
C.饮食结构单一
D.生态破坏严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末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记载道:“凡是徽州商人归家,外而宗族朋友,内而妻妾家属,只看你所得归来的利息多少为重轻。得利多的,尽皆爱敬趋奉;得利少的,尽皆轻薄鄙笑。”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出明朝中后期(       
A.士人价值追求发生改变B.社会阶层流动加速
C.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D.重农抑商政策废除
2022-05-28更新 | 19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模拟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吏部员外郎王晞亮上疏言:“比年以来,承平寖久,侈俗益滋。婚姻者,卖田业而犹耻率薄,以至女不能嫁,多老于幽居。”这主要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婚姻观念B.理学思想严重束缚妇女自由
C.妇人守节成为社会主流价值D.科举制兴盛改变了择偶标准
2014·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9 . 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2019-01-30更新 | 5578次组卷 | 83卷引用:山东省2020届新高考模拟导航历史试题(第三卷)
10 . 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有不同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避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二:(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材料三: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生活。
材料四: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如何?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
(3)结合材料三和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原作者对于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