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写道:“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乡村
A.血缘纽带关系的稳固
B.聚村而居的孤立和隔膜
C.封建依附关系的严格
D.土地限制了人口的流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研究表明,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这说明该窑
A.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
B.注重市场营销策略
C.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
D.产品主要销往海外
2017-02-06更新 | 657次组卷 | 36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江南中学2022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35—264年)在诏令中说到:“自建兴来,吏民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由此可知
A.三国时期东吴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B.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
C.官吏涉足工商业活动滋生腐败
D.人们经商逐利的商业意识浓厚
4 . 古代中国民间工商业发展过程曲折而艰难,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和限制。其中影响古代民间工商业发展的最根本因素是
A.商业交易手段
B.交通条件的现状
C.农业的发展状态
D.政府的态度
5 . 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据此可以推知
A.明清农业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B.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
C.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降低
D.明清农业生产面临倒退危险
7 . 乾隆九年制定的《管理澳爽章程》规定:洋船出入,严行盘验;夷人有事不能拜见督抚等大员,也不准由“熟识商人”代为传达,必须由澳门县丞申报海防衙门。清政府制定这一章程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澳门管理
B.取消外交活动
C.严控中外接触
D.禁止海外贸易
8 . 《汉书·食货志》载,秦朝“收泰半之赋……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汉景帝“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这一变化说明了
A.秦朝赋税繁重造成社会生产力破坏
B.黄老治国思想基本上取代了法家治国理念
C.秦汉时期农耕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
D.赋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紧密相关
2016-12-13更新 | 285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7届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9 . 南宋宁宗嘉泰(1201—1204)初年,绍兴府所属市镇年均商税额分布如下表。据此可知南宋绍兴地区
A.城市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B.商业市场发展不平衡
C.成为政府的财政倚重地区D.经济增长速度不平衡
2016-12-13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社会经济困境特别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管子认为:人君应“视国羡(剩余、丰富)不足而御其财物。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唐朝宰相刘晏也认为,“灾沴之乡,所乏粮耳(政府)多出菽粟,恣之粜运,散入村闾”。他们共同强调
A.政府提供补贴以减少农业震荡
B.国家干预经济以消灭经济危机
C.调节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
D.增加粮食生产以弱化市场矛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