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形成许多著名市镇,这些市镇中的居民,“以机为田,以梭为未”,靠近这些市镇的村坊居民,也大都以种桑养蚕和纺织为生。上述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A.隋唐B.两宋C.元朝D.明朝
2 . 南梁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写道:南方人语音清亮高昂,但言辞多浅陋粗俗;北方人语音低沉浊重,但言辞中有许多古语。“易服而与之谈,南方士庶,数言可辩;隔垣而听其语,北方朝野,终日难分。”这种差异的形成反映了(     
A.衣冠南渡的影响B.地域对文化形成的影响
C.北方是文化中心D.南北方文化融合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宋代《春渚纪闻》记载:黄山张处厚、高景修皆起灶作煤,制墨为世业。其用远烟(一种制墨用的原料)鱼胶所制,佳者不减沈琲、常和。沈跬、汪通辈或不自人山,亦多即就二人买烟,令渠用胶,止各用印号(商标)耳。由此可知,张处厚、高景修的制墨经营等活动(     
A.重视革新传统生产工艺B.反映了传统工艺的保守性
C.冲击了周有的农本观念D.已显现出初始的专利意识
2022-10-07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隆庆三年的改革,涉及贡期、赏额、贡额,以及对冒名进贡者的惩处等方面,在将西番朝贡遣使的人员限额提高约十倍甚至百倍的同时,着重大幅减少进京贡使数量和限制近边番僧的朝贡规模。此措施(     
A.表明朝贡贸易面临崩溃B.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萌芽
C.进一步落实“海禁”政策D.体现了一定的经济理性
5 . 北宋嘉祐至熙宁年间,皮州(南宋时更名为“赣州”)两任地方官不仅在赣州建起了一座颇具规模的砖城,还在城区街道规划的基础上,建成了集排水干道(福寿沟)、古城墙、水塘及当地首创的水窗于一体的城市防洪体系。材料可用于印证,北宋时期(     
A.城市化水平较高B.洪涝灾害的频发
C.南方城市的发展D.地方割据势力强
6 . 秦汉时期,漕运集中于黄河流域,由东向西运往长安;唐宋时期扬州成为重要的漕运枢纽,线路呈现出东南、西北向变动。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B.赋税制度的变革
C.经济格局的变化D.对外贸易的发展
7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耕作工具与耕作技术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如发明了畜力牵引的铁齿耙、使用绳索软套、发明短辕的蔚犁以及耕耙耱技术。对此,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生存压力倒逼技术革新B.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强
C.受江南先进技术的启发D.良好政治环境的推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代规定,品官地主可根据官阶的高下,占有限定范围内的土地并可以不承担法定义务。但事实上,这些地主无限制兼并土地,到宋英宗时,这种不承担法定义务的土地占全国垦田的70%。这一现象(     
A.推动文官制度确立B.导致赋税制度重大变革
C.形成冗官冗费局面D.造成土地经营形式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明清商人持“工具型”职业身份认同的占据了多数,他们对经营商业既不“好之”,也不“乐之”或“耻之”,仅仅将营商视为一种谋生或求富的工具。这反映出明清(     
A.商人阶层政治地位低下B.经济转型动力不足
C.商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D.抑商政策逐渐松动
10 . 1567年,明朝廷开放福建漳州月港,规定民间商人在申请文引、缴纳税银后,可以从月港出发到东西二洋从事贸易。这一举措(       
A.意在彰显明朝的国威B.促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C.彻底废除了锁国政策D.解决了明朝的财政危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