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91 道试题
1 . 据考证,肯尼亚沿海地区的遗址中曾出土了公元9世纪的长沙窑瓷器、公元9到10世纪的越窑瓷器、广东的青瓷器和部分北方地区的白瓷。这反映了公元9到10世纪(     
A.中国朝贡贸易的方式B.中非直接贸易已建立
C.中国海外贸易的特点D.中国经济重心已转移
2022-07-17更新 | 108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普洱市思茅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诸如:
朝代名称效益
战国(秦)都江堰“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战国(魏)西门豹渠“以富魏之河内”
汉朝白渠“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这些工程的兴建
A.阻碍了经济交流B.不利于商业进步
C.促进了农业发展D.实现了国家统一
2022-07-12更新 | 165次组卷 | 19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川师大附属昆明实验学校安宁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清时期,儒家不再以谈“治生”为耻,反而强调男子要以“治生”为急,强调士人在经济生活上要有独立的保障。此外,捐纳制度的出现和应试登第政策的变化使商贾可以通过捐纳得到功名,商贾子弟可以通过读书科举而入仕。据此可知(     
A.传统社会阶层结构面临解体B.社会的发展模糊了士商界限
C.士商合流加剧明清政治腐败D.商业发展促进抑商政策瓦解
4 . 杨联陞在《中国制度史研究》中说:“唐朝时,集市在中午以200下鼓声而告开张,在日落前七刻钟以300下铜锣声而告结束。这个规矩从9世纪逐渐松弛下来了,到12世纪时,大城市的商业活动从一大清早持续到夜是很常见的。”这反映了(     
A.唐朝出现了集市经济B.唐宋之间发生经济变革
C.宋元新经济因素成长D.明清商业经济繁荣发展
5 . 两宋之际,北人大量南迁,一时间对小麦的需求量激增、价格日趋高昂。同时,租佃契约仍按旧例,佃户只在秋收稻米中按规定额缴租,而所种之麦并不征租,全部归佃户所有。稻麦二熟制就在南方得以推广。这表明(     
A.经济因素利于生产技术的推广B.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D.耕作方式的进步吸引人口流动
6 . 下表是宋朝赋税收入情况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南宋时期(     

朝代

项目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北宋(1045年)

赋税

3581.1万

4509.5万

南宋(1196年)

赋税

6000万

1431.9万

A.中央集权的加强B.南方经济地位上升
C.国家财政的改革D.民族之间交流频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明朝后期,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资本出现积聚现象。推动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统治者推行重商政策B.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
C.普通民众富足的生活D.与少数民族的榷场贸易发达
8 . 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中提到:汉朝农业产量高于中世纪的欧洲,欧洲每英亩500磅的产量就被视为高产,而且由于种植的谷物品种产出率低,收成中的1/3必须留作种子。中国人留种要少得多,而得到的回报却要多得多。汉朝农业高产主要是由于(     
A.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B.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铁犁牛耕技术的成熟D.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再现了北宋汴京城商业的繁荣,全图分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其中“城内市”中茶坊、酒肆、脚店、肉镜、庙宇、公廨等店铺随处可见。这反映出(     
A.商品交易突破时间限制B.商品交易突破地点限制
C.商业管理出现混乱局面D.汴京城以经济功能为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南宋数学家秦九韶的著作《数书九章》中有一道算术题,大致意思是:甲乙丙丁四个人一起合作出资到海外做生意,各人所出的本钱不同,有的是金子,有的是银子,有的是盐等,最后的设问是他们各应该得到多少回报。这说明宋朝时期(     )
A.民间契约的发展更加规范化B.金银成为当时普遍流通的货币
C.商业发展对数学产生重要影响D.商业资本性借贷有显著发展
2022-07-02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