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9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是17至18世纪中国白银购买力情况。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B.赋役的货币化导致白银贬值
C.商业税成为政府主要税源D.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2022-06-27更新 | 1988次组卷 | 20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下图为元大都街道胡同复原图,据此可知,当时(     
A.城市人口大量增加B.胡同地摊经济潜滋暗长
C.城市经济沿袭前代D.城市建设体现蒙古风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钞关为明清两代内地征税的关卡,下表所示反映了其数量与分布情况。这折射出明清时期(     
明代7处(九江1处、大运河6处)
清乾隆时期34处(京师3处、直隶5处、辽宁2处、山西l处、山东1处、江南7处、浙江2处、江西2处、湖北1处、四川2处、福建2处、广东2处、广西2处、内蒙古2处)
A.政府摒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江南市镇逐渐衰落
C.区域间长途贸易得到发展D.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2022-10-22更新 | 519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宋代以前,城市中的非农业人口没有单独列为户籍,城乡人口的划分在户籍上没有多大的差别。宋代,“坊郭户”(城市民户)作为法定户名出现,政府将其单独列籍定等,不仅包括居住在州府城、县城和镇、市的人户,也包括居住在州县城外新的城市居民区草市的人户。这一转变从侧面说明宋代(     
A.城乡经济的差距日益扩大B.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重视维护市场秩序的规范D.商业税收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5 . 下图是战国时期一处著名的水利灌溉工程地理位置图。由此可知,该工程的修建(     
A.促进了关中地区农业的发展B.加速了秦朝统一越族地区的进程
C.使楚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D.由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实施
6 . 明清时期盛行一种新的租佃形式——永佃制,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前提下,有权“不限年月”,“永远耕种”,且地租率相对稳定。据此可推知,明清永佃制(     
A.改变了土地所有制形式B.极大政善了农民的生活
C.巩固了封建小农经济D.消除了佃农的人身依附
7 . 秦汉时期,漕运集中于黄河流域,由东向西运往长安;唐宋时期扬州成为重要的漕运枢纽,线路呈现出东南、西北向变动。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B.赋税制度的变革
C.经济格局的变化D.对外贸易的发展
8 . 汉代到清代,中国城市基本是中央集权行政体系的载体,主要城市是官府和士人集中的地方,也是科举与官学等教化机构所在。这可以说明中国古代城市(     
A.体现礼法结合特点B.受士大夫传统观念影响
C.主要发挥政治功能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9 .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朝廷规定只准在广州一处向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经营外贸事务,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这种政策(     
A.导致中国对外贸易逆差B.隔绝了中国与世界联系
C.堆护了清政府长治久安D.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
10 . 从下面的“人口迁徙示意图”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C.中原人口大量迁往江南D.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往中原
2023-11-10更新 | 345次组卷 | 27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希望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