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2 道试题
1 . 《海防纂要卷七》中记载“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畔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从中看出闭关的直接目的是
A.防止武将夺权B.镇压农民起义
C.阻止外国入侵D.维护清朝统治
2021-01-06更新 | 23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唐山金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竞赛历史试题
2 .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朝廷下令“敢有私下诸藩互市者,必置之重法”。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涂泽民上疏请开放海禁,准贩东西二洋,朝廷允准。这一变化说明
A.政府适时调整外贸政策B.明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地方官员决定政策调整D.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3 . 重农抑商自商鞅首倡以来一直是古代中国的既定经济政策,然而政府抑商的同时,又实行专卖制度。据此推断中国古代政府
A.避免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B.保证农业生产和发展
C.以行政手段介入商业来获利D.经济政策具有随意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南宋时期,“杭城(杭州)乃四方辐辏之地……客贩往来,旁午于道,曾无虚日。……其余坊巷桥道,院落纵横,城内外数十万户口,莫知其数。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材料主要表明当时
A.城市经济功能增强B.小农经济丧失主导地位
C.政府放弃抑商政策D.商品生产地域分工明显
5 . 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别名“洋货行”“洋行”,有“金山珠海,天子南库”之誉。下列关于“十三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现出清政府在新形势下逐渐开放B.折射出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的政策
C.极大地促进了中西经济贸易的发展D.由清政府任命“十三行”官吏加以管理
6 . 如图为中国古代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选官制度的完善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经济重心的转移D.政治中心的变迁
2020-11-25更新 | 571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大赛高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浙江新昌县在“成化(明宪宗的年号)以前,平民不论贫富,皆遵国制,顶平定巾,衣青直身,穿皮靴,鞋极俭素。后渐侈,士夫峨冠博带;而稍知书为儒童者,亦方巾彩履色衣,富室子弟或僭服之。”这反映了明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等级秩序
C.“朝贡”贸易丰富了百姓生活D.“工商皆本”思想观念已产生
8 . 《宋书》是记载南朝第一个王朝刘宋历史的史书,其中有一段描述:“至于元嘉末……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对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B.南宋时,经济重心的南移
C.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D.少数民族之间的不断融合
9 . 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该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A.铁农具已经运用在生产部门B.中国已经全面进入铁器时代
C.铁质手工业生产工具非常少D.铁农具在南方运用最为广泛
2020-11-0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竞赛历史试题
10 . 《沈氏农书》(1640年前后编著)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C.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D.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2020-11-01更新 | 141次组卷 | 70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挑战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