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5 道试题
1 . 学习历史,依据一定的视角观察整理历史脉络很重要。这是一位学者整理中国明清时期时代特征的书稿提纲。
(1)请你依据他的思路补足空缺部分。
工业文明的兴起·原工业化时期亚欧诸农业文明的嬗变
一.明清时期中华文明的新变化
1.生产新变化
(1) 农业:新农作物引进
农业种植技术提高
(2)手工业:纺织:棉纺织业取代桑蚕之业成为主要的家庭副业
2.商品经济的发达:
(1)市场网络的形成和全国性统一市场的构建
(2)以日常消费品为大宗商品的长途贩运发达
(3)             ①                       
(4)               ②              
(5)                   ③         
3.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
(1)手工业:              ④                   
(2)农业资本主义因素出现
4.专制主义的统治:君主摆脱相权的纠葛,罢免官僚机构之首的宰相
5.知识分子的新动向:从学术批判向政治批判转变,形成党、社
6.城市居民运动:明:反对矿监矿税使的斗争
清:苏州纺织工人罢工
7.新思想的出现:经济:                       
政治:                        
二.伊斯兰文明的扩展
(2)请为他提出一条修改意见并简述理由。
2014-11-10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西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研究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农贷问题,是理解中国农村经济生活中“国家一农民”关系的一把钥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汉时期部分国家赈贷及其用途类别
时间
史料
出处
类别
文帝三年
贷种食未入,入未备者,皆赦之
《汉书·文帝记》
生产和消费并贷
元狩三年
徙贫民,衣食皆仰给县官,假予产业
《史记·平准书》
生产和消费并贷
本始四年
遣使者振贷困乏
《汉书·宣帝纪》
生产性借贷
地结三年
假田与贫民,贷种、食
《汉书·宣帝纪》
生产和消费并贷
初元元年
假公田与贫民,家资不满千钱者,赋贷种食
《汉书·元帝纪》
生产和消费并贷

清康熙年间部分国家赈贷
年份
地区
事由
贷放措施
赈贷物
康熙三年
浙江海宁
刮飓风、修海塘
动款
货币
康熙五年
广东
旱灾
动支通省积谷散赈
谷物
康熙十年
淮扬
民饥
截留漕粮6万担,开仓米4万担
粮米
康熙三十七年
江南海州等九州县
水灾
发常平仓谷

康熙四十二年
山东济南
水灾
免额赋、发帑金、截漕粮
钱、粮

   ——据《中国历代自然灾害与历代盛世农业政策资料》有关内容整理
材料二 对于小农而言,过贫则造反,过富则独立,只有不贫不富的状态最有利于国家对小农的控制。……中国长期以来国家政权与农村社会都依赖于增长缓慢的农业剩余,农民依赖于这种剩余而生存,国家依赖于这种剩余而运作,因此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长久存在。……正因如此,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大都有赈贷之举,其主要原因是维持小农的不贫不富的生存状态,以防崩断国家与小农间的微弱均衡关系。
——张杰《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
材料三 夫发仓廪,本以利民,而其弊反甚:仓舍一启,豪强骈集;里胥乡老,匿贫佑富。公家之积,祗以饱市井游食之徒;而野处之民,曾不得见糠秕。富者连车方舆,而贫者曾不获斗升。
——徐光启《农政全书·荒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国家农贷的主要特征。
(2)据材料一、二,指出国家实施农贷的目的。国家农贷保持小农“不贫不富”的状态为什么不被打破?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完善国家农贷制度的理解。
2014-08-29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山西晋城市第一中学高三5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附加题:

材料一明代嘉靖、万历之际,商业发展迅速,书籍日益普及,人口不断增长,进入举业的读书人增加很多,但科举名额却未见相应增加。应试者日增,而举业出路有限,为谋生计,大批读书人只能弃儒而商,进入正在迅速发展的商业领域。但早年的教育使其思想和行为方式都深受儒学的影响,这就使其理所当然地成为“儒贾或“儒商”。

——周生春、杨缨《历史上的儒商与儒商精神》

材料二江南重商思潮带来了士商关系的嬗变,儒而贾,贾而儒,儒贾相通,士商合流的社会趋势,江南儒商们在此过程中脱颖而出,但他们不像一般商人那样奋勇趋利,仅以营利为生活的唯一目的,而常常在经商之余博览群籍,诗文作赋,交往文人雅士;建造园林,创建戏班,丰富自己的休闲娱乐生活;富而思教,兴办书院,关注子孙后代的教育。

——孙其芬《明清时期江南儒商及其诗性文化艺术活动》

材料三(儒商)招养食客,资助文人,校雠书藉,从而在淮、扬、苏、杭一带形成“郁郁乎文哉”的文化气氛……然固不能谓其于兹学之发达无助力,与南欧巨室豪贾之于文艺复兴若合符契也。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明代儒商兴起的社会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商群体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江南儒商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梁启超对儒商作用的认识。结合所学,指出儒商活跃对经济思想的深刻影响。

2014-04-15更新 | 80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金河中学2017-2018上学期高二10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4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洲人开始真正侵入中国为止,这整个时代是人类有史以来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伟大时代之一:传统的制度和习俗——一农业经济、儒家生活方式、选拔政府官员的考试制度和身居北京的天子的受人尊敬的统治——一直在顺利地、令人满意地继续着。假如在普通的时代,这种秩序和持久性或许可看作是件幸事。但是,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商业革命和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在这样一个时代,稳定成了可咒诅的东西,而非幸事。相对地说,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是静止的、落后的。不断变化和“进步”的观念,尽管那时在西方被认为理所当然,但依然不合中国人的思想。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工业革命推动了新的国际分工,世界经济体中的核心区、边缘区和半边缘区三个部分的区分更加清晰,新兴工业国和现代工业文明处于生产技术含量高、资本密集、高工资产品所在核心区,传统农业国和古典农业文明则被迫接受不平等的国际分工,其农业依旧在原始技术的低效率基础上停滞与徘徊。越来越多的传统农业国被外来的现代生产力造成低度发展和边缘性发展,工业革命拉大了各大文明区的差距。……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性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的漫长过程。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互为条件。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一方面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发展。是决定历史纵向和横向发展的最根本因素。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稳定”的基础,你怎样看待这种稳定的“幸”与“不幸”?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形成的影响。
(3)以明清时期和西方工业革命后的史实为例,说明材料三中世界历史纵向、横向发展的相互关系。
5 . 中国明朝中后期就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比多数西方国家晚,但几百年一直只是一个“芽”,原因何在?
一种观点认为:是明清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另一种观点认为:上述观点是不对的,资本主义成长之日,正是封建社会腐朽衰落之时,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正是在西方封建专制加强中成长起来的。
你赞同哪种观点?请按照自己的理解, 根据明清史或世界史阐述理由。
2011-04-14更新 | 6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山西省介休十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