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表反映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部分城市的经济情况。据此可知,这些地区
范围经济情况史料出处
苏州吴人好费乐,便无宿储,悉资于匝也王鏊《姑苏志》
南京薪粲而下,百物皆仰给于贸居顾炎武《肇域志》
杭州米珠取于湖,薪桂取于严,本地止以商贾为业,人无担石之储王士性《广志绎》

A.自然经济根深蒂固B.商帮活动颇为活跃
C.商品经济影响较大D.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2 . 人类的居住形式和居住环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随着居住人口的增多,城市出现了。作为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布局的史料,下列选项最合适的是
A.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B.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C.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
D.三品已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五间五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淮南子》记载:“牛者所以植谷者,民之命。是以王法禁杀牛,民犯禁杀之者诛。”《汉书》记载平帝元始三年,下诏移民,“至徙所,赐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劝民“卖剑买牛,卖刀买犊”。这些史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A.铁犁牛耕技术的更新B.官府保护农业生产
C.家庭畜牧业的发展D.犁耕提高生产效率
4 . 地图是研究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史料。对下图反映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东汉时期五胡迁入汉族活动区B.西晋时期北方人民迁入江南
C.东晋时期北方出现十六国D.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关于小农经济的史料与对应的历史认识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史料历史认识
A《管子》:“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
一耨,一椎,一铚,然后成为农。”
小农经济推动了铁制农具
的出现
B《汉书》:“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
或受之寒。”
小农模式降低了劳动积极
C《唐律疏议》:“(均田令规定)户内永业田,
(每亩)课植桑五十根以上,榆、枣各十根以上.”
国家针对小农的家庭副业
作出了制度安排
D《宋会要辑稿》:“赣、吉之民,每遇农毕,即
相约入南贩牛,谓之‘作冬’。”
当地农耕经济逐渐被商品
经济取代
A.AB.BC.CD.D
6 . 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可信的史料是
A.半坡居民的房屋复原图B.神农氏画像石刻
C.河姆渡遗址的稻谷遗存D.唐代曲辕犁模型
2021-11-1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第七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为英国印度公同商船“约克号”船长享利·拉斯切利斯于1741-1748年间在广州十三行购置的“清乾隆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该壁纸

①反映清代社会生活,属于图像史料②引进西方绘画风格,创新艺术形式
③展示农耕文明风采,体现文化交流④见证西方经济侵略,冲击自然经济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2-03-29更新 | 190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清文献通考》记述:"前明之例,民以籍分,故有官籍、民籍、军籍,医、匠、驿、灶籍,皆世其业,以应差役。至是(顺治二年)除之。”这一史料可以用来说明清代
A.商品经济得到充分发展B.工匠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C.民营手工业发展的原因D.赋税制度进行重大调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这被班固的《汉书·地理志》采用,后世学者也频繁引用。此记载(     
A.提供了研究关中经济地位的文献史料B.描述了关中政治经济的客观事实
C.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全新领域D.印证了黄河下游地区的繁荣景象
2023-02-12更新 | 424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苏州人口(户数)简表。

年代户数(每户以五口计)人口密度(人/km2史料   出处
太平兴国五年(9803519521《太平寰宇记》
元丰三年(1080199892104《吴郡国经续记》卷上
宣和年间(11191125270000161《鸿庆居士集》卷二
德祜元年(1275329603196《姑苏志》卷一四

材料二   北宋科举入朝做官的官员统计表。


前期中期后期
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
北方27884.5%27463.9%12140.3%
南方5115.5%15536.1%17959.7%

(1)材料一表格反映宋代苏州人口的变化特点,指出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
(2)材料二表格所示内容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2021-09-1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点对点专项训练-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