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复活的兵团》解说: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在统一后已按照“国标”大规模生产各类标准化兵器。秦朝《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有利于统一规范民间手工业生产
B.说明了秦朝统一全国的原因
C.反映了秦朝官营手工业的标准化
D.秦朝手工业生产的水平发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甲骨文是发现于河南安阳殷墟的一种刻于龟甲兽骨上古文字,多是当时王室对重要事项的占卜记录。下图是其中某片甲骨文的拓片。由右往左读:贞西土不其受年。意即:卜问,我们是否有个丰年?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商朝国家机构已非常完善B.五谷在中国种植历史悠久
C.商代统治者重视农耕生产D.商代文字主要为农业服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是明代中后期白银与铜钱比价变化表。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年份白银1两/铜钱(文)年代白银1两/铜钱(文)
15251/70015891/500
15271/70016111/600
15851/615
A.白银货币化进程趋于停滞B.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顺差地位
C.资本主义生产模式已出现D.中国白银外流现象非常严重
4 . 下表为唐代长江流域部分州户数变化表。对表中数据变化解读合理的是
州名开元年间(8世纪初)户数元和年间(9世纪初)户数
襄州36357107207
苏州68093100808
鄂州1919038618
越州10764520685
杭州8425251276

注:738年,明州从越州析出;杭州为安史之乱期间朝廷主要赋役来源地之一。
A.国家财政状况得到改善B.江南农耕技术不断进步
C.政局动荡引起人口迁移D.经济重心南移进程加快
2021-10-19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变化表。据此,解读正确的是
区域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西汉唐朝明朝清朝
黄河中下游地区42.830.430.4120.0
江淮地区15.223.475.7262.9
A.表明了国家经济政策的改变B.拉大了两地生产力水平差距
C.反映了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D.催生了传统耕作方式的革新
6 .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淞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纺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材料二   “扬州大利首推盐,女惰男奢两弊兼。犹恐千金挥不尽,又抬飞轿学盐商。”这是清代竹枝词中对扬州的描写,扬州府在清代有独特的地位。清代扬州府共出348名进士(是各州府进士平均数的三倍左右),其中一甲进士11名。道光中叶,京城流传“苏州出状元,扬州出尚书”之美誉。

扬州还有相当著名的“三把刀”,指的是厨师、理发师和剃脚匠。仅理发剃须头铺就有数百家。“求条签去修脚,嗅袋烟来剃须头。等戏开台先排凳,看汪班内老名优”。这描绘的就是扬州贩夫走卒的休闲生活。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阅读后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出现的系列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完整地解读清代的扬州。
2022-03-2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田阳区田阳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北宋时期不同时段政府征收的商税税额变化简图(单位:万贯)。下列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A.商业管理较唐代更规范B.着手实施重商主义政策
C.商品经济日渐发展繁荣D.农业和手工业逐渐衰退
8 . 如图是唐代至清代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柱状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南北经济差异逐渐消除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经济发展带动文化进步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9 . 如图是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中国西周康侯簋。内部24字铭文记述了它的由来,其大意是:“王来讨伐商的城池,把卫封赏给了康侯,沫司徒疑为纪念亡父,铸造了这尊青铜器。”“簋”指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也是重要的礼器。关于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记载了周伐商取得牧野之战的胜利
B.铭文作为书法字体之一富有图案美
C.祖宗祭祀体系是周朝礼制重要内容
D.它与后母戊大方鼎属于同一个朝代
2021-05-12更新 | 363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中国谚语为研究历史提供了许多珍贵而有价值的资料。对下表谚语解读正确的是
选项谚语解读
A“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体现了中国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B“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说明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苏湖熟,天下足”折射出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D“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发展长途贩运的特征
A.AB.BC.C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