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东汉)桓帝延嘉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敏遭使自日南(汉代郡名,在今越南)檄外(边界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由此可以得出的推论不包括
A.汉朝与罗马帝国之间有交往B.交通路径是通过海上商路
C.汉朝在今越南北部设郡管辖D.汉朝和罗马帝国互派使者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图是甘肃出土的犁地画像砖。据此判断,该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A.西周北方农业的进步B.西汉中原农耕经济的繁荣
C.东汉江南地区的开发D.魏晋河西走廊农耕的发展
3 . 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可信的史料是
A.河姆渡遗址的稻谷遗存B.神农氏画像石刻
C.半坡居民的房屋复原图D.西汉的耧车模型
2021-06-14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1年高中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题(合格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朝在制订本国商人出海贸易的管理制度时,依据的是"重农抑商"观念;而在制订外商来华贸易的管理制度时,依据的则是"怀柔远人"的思想。据此可知,清朝的外贸管理理念
A.对社会转型产生不利影响B.有利于扭转贸易逆差的局面
C.纠正了明代"海禁"弊端D.直接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6 . 据《新唐书·地理志》等记载,隋唐五代时期全国各地共兴建各类水利工程近300处,远远超过自春秋至南北朝时期历代水利工程数量的总和。这反映了
A.农业经济发展B.经济重心南移C.土地制度改变D.资本主义萌芽
7 . 道光二年(1822年)十三行处所发生一场大火,大火中熔化的银水满街流淌,竞流出了一二里地。正如清朝乐钧《岭南乐府·十三行》中所言:“粤东十三家洋行,家家金珠论斗量。”十三行兴盛主要得益于
A.民间贸易兴盛和发展
B.官府的大力支持
C.一口通商,垄断贸易
D.三角贸易的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