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宋时代的商人群体是富民阶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人群体不断增强的财富力量和社会影响推动着中国传统社会从豪民社会向富民社会转变,这从商人群体自身财富力量的发展和因商人而改变的诸多规制可充分体现。唐宋商人群体是在国家管制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这种官商模式在商品经济发展初期有利于商人财富迅速扩大,但也隐藏了严重的社会后患,那就是日益壮大的商人群体逐渐演变成为旧体制的忠实维护者而不是革命者。这也规定了中国古代的富民阶层不是向市民阶层转化,而是向士绅阶层转化,富民社会没有走向市民社会,而是走向了没落。

——《商人群体:唐宋富民阶层的重要财富力量》

材料二1534年,英王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没收并出售了约占全国六分之一的教会土地;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在欧洲价格革命的影响下,王室土地入不敷出,大批馈赠或出售,如当时英国女王就将其名下的土地分送给近臣(价值达81.7万英镑),还有大量非贵族商人、手工场主及一部分富农购置大批土地也挤身于贵族行列。从他们中间游离出相当一部分人(新贵族)从事经商、圈地和海盗活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开始与自己原来所属的封建阶层分道扬镳。

——摘编自《英国新贵族的产生及其在革命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宋时期商人群体的社会地位。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宋时期富民社会与英国新贵族出现的共同原因.

(3)结合材料一、二及相关史实,比较两国商业活动对社会转型的不同影响及其原因。

2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明代与西北少数民族实行茶马互市制度。朱元璋洪武(1368~1398年)年间实行了金牌制度,使中央政府有效地控制了西北地区的茶马互市。在当时,金牌具有法律作用,任何个人是不允许染指茶马贸易的,民间贸易在严厉取缔之列:“私茶出境,与关隘不讥者,并论死”。明初的这种规定得到了严格执行,对舞弊走私者严惩不贷,即使对王公贵族也不例外。……巡茶御史刘良卿说:陕西地区设立三茶马司以收茶易马,“虽以供边军征战之用,实以系番夷归向之心”。

材料二   弘治三年明廷接受御史李鸾的建议,允许西宁、河州和临洮三茶马司招集商人运茶,只是规定每位商人运茶不得超过3000斤,而官府收缴其中的40%的实物,剩余部分则允许商人自由出售。这实际上是中央政府承认了民间民族贸易的合法性,茶马互市中的“民市”也就名正言顺地有了一席之地,对于政府来说也是有坐收其利之功效。明朝中叶以后,日益兴盛的民间茶马贸易,成为各族贸易往来的主流。

——以上材料均摘自《政府专卖制度及其漕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初期“茶马互市”政策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期以后“茶马互市”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清末曾有商人提出:“今日中国之政治现象,则与股份公司之性质最不相容者也。而股份公司非在完全法治国之下来由发达,故振兴实业之关键在于通过立宪确立法治、限制政权。保障民权来改良政治环境与政治组织”。该观点反映了 ( )
A.“实业救国”思潮逐渐兴起B.商人成为晚清政治的主导者
C.经济发展对政治改革的推动D.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的共识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国内外学者眼中的中国宋代

学者主要观点
钱穆(中国)贫弱的新中央: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始终摆脱不掉贫弱的命运。
马克垚(中国)宋代经济远较唐代发达,城市繁荣,商业兴盛,生产力更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一些国外学者都认为中国在宋代已接近现代化,只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
宫崎市定(日本)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
埃狄纳巴拉兹(法国)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因此,研究宋史,将有助于解决中国近代开端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孙隆基(美国)在探讨宋朝是否是世界近代化的早春,仍得用西方近代化的标准,如市场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发达、都市化、政治的文官化、科技的新突破、思想与文化的世俗化及国际化等。这一组因素,宋代的中国似乎全部齐备,并且比西方提早五百年。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宋朝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同样重要的是宋朝时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生产了爆炸性的影响。


材料反映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宋代历史地位的多种观点,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补充相关史实加以论证并说明所依据的观点或史学理论。(要求:史实和史学理论与观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必须正确,论述充分。)

5 .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可以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B.“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C.“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D.“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
2016-11-27更新 | 174次组卷 | 22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届高三艺术班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因各地至京的轮班匠逃役者多,乃令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九钱,北匠六钱,免赴京当班.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规定一律纳银.每名每年征银四钱五分,不许私自赴京当班。材料反映出明朝中期以后
A.出现了“计工受值”的雇佣关系
B.私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C.纳银代役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D.商业繁荣使纳银代役成为主流
7 . 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认为:“第一帝国”(秦汉)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而“第二帝国”(隋唐宋)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第二帝国”与“第一帝国”相比主要的区别是
A.官僚政治的形成与否
B.选官制度的形成与否
C.经济重心的南移与否
D.政治结构和经济格局的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