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隋炀帝营建洛阳城,宫城对应着天上的紫薇垣,“贯都”的“洛水”象征着银河,强调了洛阳“天下之中”的地位。唐长安宫城的设计象征着北极星,皇城中的百官衙署则象征“众星”而“共之”。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A.都城布局凸显皇权色彩B.天人合一理念决定建筑设计
C.天文学取得突破性发展D.城市的政治功能进一步增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朝代人口迁移史实
秦朝“徙天下富豪于咸阳”,移民十万戍五原、云中和五岭地区。
西汉移民充实关中,对河套地区、河西走廊,青海及新疆中部屯垦移民。
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人民向南迁至长江流域或向北迁至长城沿线甚至辽东。
三国时期招抚流民,发展屯垦﹐并尽量从境外招收,劫掳人口,充实劳动力。
两晋南北朝黄河流域广大人民被迫大规模迁移至江淮流域。
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爆发,人口南迁大潮继续,南方人口规模第一次等同北方。
两宋黄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长江流域迁移。
元朝长江中下游地区居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向珠江流域迁徙。
明朝徙江南百姓于凤阳,迁山东民众于河北,徙沙漠遗民屯田北平附近,徙江西农民于云南湖广等。明初为了巩固边防,还组织了大规模的移民屯垦戍边。
清朝因大陆人口压力增大,设“招垦局”,从而引起对台移民的高潮。

——据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等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中国古代人口迁移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 . 春秋战国至秦汉,关中平原曾修郑国渠、漕渠等水利工程,《史记》记载:“关中膏壤沃野千里”,然宋以来关中平原鲜有新修灌渠,原有灌渠也多荒废无用。该变化反映了
A.政治中心南移影响水利工程建设B.黄河流域灾害频发破坏性较大
C.经济格局的变动影响了区域发展D.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小农经济
4 . 明末,松江府华亭县有6市16镇,上海县有11市11镇,苏州府吴县有1市6镇,长洲县有5市4镇,昆山县4市6镇,常熟县9市5镇,嘉定县9市6镇,太仓县10市4镇。这些市镇大都傍水而立,周围为棉花、蚕桑、粮食产地,市镇之间间距小,密度较大。明末江南市镇的兴盛
A.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果B.受到经济重心南移影响
C.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D.源于水运交通业的发达
5 . 如图为唐宋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变化统计图,这一变化
A.导致了宋朝政府发行飞钱B.反映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C.促进了唐宋铜钱体系变革D.冲击了小农经济主体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中国封建社会“宗法制之下的家庭不实行财产的长子继承制,而实行诸子分户析产制”,也就是说,皇室系统实行长子继承制,民间系统的家庭实行诸子分户析产制。封建政府总是力图保持民间这一系统。封建政府这一做法旨在
A.维系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B.调动小农生产者的积极性
C.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强化日渐松弛的宗法关系
2021-11-12更新 | 323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强化训练(四)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清时期
A.“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B.商业活动脱离官吏监管
C.市镇经济的发展极为迅速D.雇佣劳动关系开始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押租制就是佃客在开始承佃田地之时向地主交纳一定数量押金的制度。佃农向田主交纳高于一年地租额的货币量作抵押,退佃时归还押金,不计利息。租佃关系存续期,地主不能随意换佃。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福建的个别地区已有实行押租的记载。清初,押租制渐次流行,至乾、嘉年间(1736-1820年),已遍及十八个行省。这表明押租制的实行和发展
A.加重了地主对佃农的剥削程度B.已经得到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广
C.使土地市场化得到进一步发展D.有利于保护佃农的生产经营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明代后期南浔慎作为生丝集散地,各市镇商人皆运送蚕茧前来出售,这些生丝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为“湖丝”或“辑里丝”。盛泽镇是以绫绸为业的大镇,“农家织绸,卖于绸庄,为该地农家经济之主要收入,农田收获,反漠视之”。这反映了“市镇”在当时
A.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阵地B.具有较高的专业化程度
C.导致小农经济走向破产D.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20世纪20年代初,我国农村资本主义式的农牧垦殖公司已有一切余家,但这些垦殖公司多为“招佃代种”“坐收田租”,甚而有的公司完全靠出租维持。这表明,当时我国
A.农村经济长期停滞不前B.长期战乱导致经济萧条
C.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D.农业生产方式革新缓慢
2021-09-03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