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3 道试题
1 . 有学者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延续千年的历史中,有四次“人文主义”热潮(如图所示)。对此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第一次,商周时期—从“神”到“人”
第二次,魏晋时期—从“礼教”到“个性”
第三次,唐宋时期—从“门第”到“平民”
第四次,晚明时期—从“道德”到“功利”
①第一次热潮反映治国思想的变化
②第二次热潮得益于民族的交融
③第三次热潮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④第四次热潮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王逸,东汉宜城(今属湖北襄阳)人,在为《楚辞》作注时将“稻”摆在“五谷”中的第一位;郑玄,东汉高密(今山东高密)人,在为《周礼·职方氏》作注时,将“稻”放在末位。可见,两位学者(     
A.都肯定先秦经济成就B.存在农业观念的冲突
C.都关注粮食生产状况D.均注重结合生活经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近年来,湖北西部地区发掘出一批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铁器情况如表所示。据此推论正确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湖北西部地区(     
年代地点器物
春秋时期湖北秭归柳林溪遗址两件铁锸
战国时期湖北宜昌朱其沱遗址一件铁镭
战国时期湖北宜昌朱家台遗址一批铁器,主要为农具
春秋时期湖北宜昌上磨垴遗址一批铁器,有镭、锋、刀等
春秋战国时期湖北秭归张家坪遗址二十余件铁器,有锸、斧、锋等
A.大土地所有制瓦解B.冶铁技术居全国领先地位
C.生产方式经历变革D.私营冶铸业获得快速发展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摘编自《史记》

史料二   (西晋)朝廷常以招引或强制的方式,将边疆的北方各族内迁,以便监控各族或是增加兵源和劳动力。……在西晋灭亡后,华北地区战火纷飞,掠夺与屠杀不断……大多逃难到江南地区,使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渐渐繁荣。

史料三   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卷五十四

南朝梁都城建康“城中二十八万余户”“东西南北各四十里”,是当时经济最活跃的城市。

——摘自《金陵记》


(1)史料一反映了南方怎样的经济状况?
(2)根据史料二,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是怎样迁移的?其积极影响有哪些?
(3)史料三反映出南方经济状况如何?产生了什么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水经注》记载,新野有个“樊氏陂,陂东西十里、南北五里,俗谓之凡亭陂。陂东有樊氏故宅,樊氏既灭,庾氏取其陂”。樊宏是东汉光武帝的舅父,像樊氏这样的豪族大地主的田庄都不能长久地保有,其他地主的田庄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一现象的出现(     
A.体现出中央集权的弱化B.表明土地集中现象得到抑制
C.源于土地私有可以买卖D.反映出当时政治局势的动荡
7 . 18世纪初,英国生产的部分瓷器结合中国瓷釉洁白纯净、色泽艳丽的特质,融合西方的审美准则,开创了新的技术和纹饰风格。西方的创新引起中国的关注,康熙皇帝曾指派两名意大利传教士指导中国工匠学习珐琅技法。这体现了(     
A.政府政策影响制瓷水平B.商业贸易推动文化交流
C.西学东渐引发思想解放D.西方与中国审美观一致
2022高三上·海南·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明代,上海只是一个小城镇,人们以说嘉兴话为尚;清代属苏州管辖,人们以会说苏州话为荣;到了现代,上海已成为著名大都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上海话。这一变化深刻地反映出(     
A.追逐新潮的心理取向B.时代变迁的历史印记
C.行政区划的变迁过程D.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022-09-11更新 | 2082次组卷 | 1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汉代某地区“地广人稀”,到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为“民多田少”。这一地区位于下侧示意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022-09-08更新 | 6129次组卷 | 72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十五中、格致鼓山中学、教院二附中、福州铜盘中学、福州十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