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
2021-06-08更新 | 13816次组卷 | 102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宁化滨江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下表是宋朝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溢出”的有关记载。这些现象
文献记载
《夷坚支癸》卷5
《神游西湖》
江南东路“乐平新进乡农民陈五,为翟氏田仆,每以暇时,受他人厢佣,负担远适”。
《夷坚支景》卷5
《郑回答》
“郑四客,台州仙居人,为林通判家佃户。后稍有储羡,或出人贩贸纱帛海物"。
嘉靖《惟杨志》卷8《户口志》扬州坊郭户绍熙年间(1190—1194)有4226户,到宝右四年达7975户,年增长率为13.4%o,远超同期全国人口年增长率。
A.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特点B.推动小农经济走向瓦解
C.动摇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导致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2021-05-08更新 | 3043次组卷 | 22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战国时期,粮食价格已用铜币来计算;临时雇工即“佣客”工资已用铜币来支付;国家征收的部分赋税已开始用铜币来交纳;当时在各国流通的铜币有“布”“刀”“圆钱”“铜贝”四种形制。这表明
A.重农抑商政策效果不佳B.社会政治影响到货币的形制
C.青铜铸造技术有所进步D.商业发展促使货币广泛流通
4 . 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小农经济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新航路开辟影响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2021-04-29更新 | 422次组卷 | 74卷引用: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下图所示青铜器物
A.彰显着统治阶级的权力和地位B.都是西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
C.体现出民营手工业的精美工艺D.在社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销金是指将黄金磨成粉末后撒在器物表明以形成纹饰的工艺。北宋前期,政府颁布销金禁令,规定销金工艺只能用于朝廷礼器或供上层妇女使用,并采用行政手段来保证禁令的执行,但“禁令屡下,民间无视”。这反映出宋代
A.严格执行重农抑商政策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商品经济发展亟需货币D.理学影响日常消费观念
7 . 唐朝前期对外贸易路线主要是经由河西走廊,从中亚中转到达欧洲;唐中后期对外贸易则转向了南方沿海地区,经由马六甲海峡到达欧洲,承担船运的多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据此可以推知,唐代
A.开通海上丝绸之路B.指南针已逐步应用
C.北方商路受到阻碍D.海外贸易达到全盛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馀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唐·白居易《朱陈村》(节选)

材料三   唐制:凡民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受田之制,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老及笃疾、废疾者,人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当户者(户主)增二十亩,皆以二十亩为永业,其余为口分。

——《新唐书·食货志》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其研判史料的价值。
9 .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由李冰主持修建、惠泽中华民族两干余载,堪称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的水利工程是
A.灵渠B.都江堰C.郑国渠D.白渠
2021-03-11更新 | 882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的更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

材料二   江南……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扁(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迁移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南朝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江南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的的变化有何影响?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