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60 道试题
1 . 1930~1932年乌克兰地区粮食产量和征粮量(乌克兰每年向苏联中央政府上交的粮食量)统计。这表明当时苏联
时间粮食产量(单位:万吨)征粮量(单位:万吨)
1930年2290780
1931年1760700
1932年1280770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存在重大失误
B.农村经济建设深受西方经济危机影响
C.农民为国家经济工业化作出巨大贡献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难以恢复国民经济
2 . 1983年,85岁的美国红色资本家哈默谈道:“现在中国已经做出了可能是最好的选择,把市场与计划结合起来。这使我不由想起60多年前列宁的那些主张。”他所提到的“列宁的主张”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
3 . 下表为苏联20世纪20-40年代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比例表(单位:%),这反映出
年份生产资料消费资料
192839.560.5
193253.446.6
193757.842.2
194061.238.8

A.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B.苏联的经济模式存在缺陷
C.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D.国民经济的活力不断增强
2021-06-21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六校(泰安一中、菏泽一中、章丘四中、东营一中、济宁一中、聊城一中、胜利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6月“山东学情”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年,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较1929年减少了37%以上:1929年失业人数为590万人1933年为2600万人;1929-1933年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的工业生产总值分别下降了40.6%32.9%、23.8%、34%、36.7%;资本主义国家进出口贸易由1929年的676亿美元减少到1933年的238亿美元。

——摘编自曹广金《论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苏美关系的影响》

材料二 苏联工业化始于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而结束是在第三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化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把重工业放在最主要的地位。苏联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生产机器和设各的国家,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由1917年的不到3%到1937年的10%,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一跃成为工业强国。

——摘编自梅春才《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教训》

材料三 针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方向,1937年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可以避免资本主义而直接实现社会主义”。

——摘编自秦正为《萌动与选择: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走向》


(1)根据材料一、说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强调中国现代化的方向是社会主义的原因。
2021-06-2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6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5 . 下图为1966年和1975年苏联的工农业总产值(单位:亿卢布)。这说明,当时苏联
A.优先发展重工业B.斯大林模式被突破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D.经济改革效果凸显
6 . 列宁意识到,把农村大量的绝不可能一下子完全纳入到统一计划中去的小农经济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做法是错误的。为此,列宁
A.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C.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D.实行了国家工业化
2021-06-2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6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7 . 1953年到1963年,苏联农畜产品共提价6次;1958年取消义务交售制,实行统一的国家收购制度。苏联意在
A.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B.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C.改革斯大林模式弊端D.加强对经济集中领导
2021-06-2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6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8 .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这表明
A.苏联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框架B.苏联国民经济已实现全面军事化
C.美苏军备竞赛刺激了苏联军事工业的发展D.勃列日涅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021-06-19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教育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A卷)
9 . 1921年,针对国家所控制的大工业领域的低效率现象,列宁又进一步在部分国营大企业中也推行了“经济核算制”和“商业原则”,让这些国营企业“通过在市场上销售自己的产品来获得自己必需的资金”。这表明当时苏俄
A.逐步放弃了新经济政策B.推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C.建立起了计划经济体制D.利用市场恢复发展工业经济
10 . 1953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250万吨,1955年为10370万吨,1958年为13470万吨。这期间,粮食产量除个别年份出现过下降的情况外,总的来说,呈增长的趋势。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一定程度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推动了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
C.已经消除了苏联城乡之间的差别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成功改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