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达的古代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管子·海王》记载:“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輂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B.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D.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广泛使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国具有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史籍记载:“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下列农业成就符合神农时代(距今约6000年前~距今5500年)的是
A.食物采集与渔猎B.原始农耕初步发展
C.铁犁牛耕的应用D.庄园农业经济盛行
3 . 《天工开物·乃粒第一》记载:“其湖、池不流水,或以牛力转盘,或聚数人踏转。车身长者二丈,短者半之。其内用龙骨拴串板,关水逆流而上。大抵一人竟日之力,灌田五亩,而牛则倍之。”材料描述的工具是
A.B.
C.D.
2021-03-01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合格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4 . 据《中国古代农具》记载,在汉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一般农户遗址上发现了铁器,种类有铧、锄、锸、铲、镰、锹等,基本满足了农业生产各个主要环节的需要。这说明汉代
A.钢铁冶炼技术世界领先B.铁犁牛耕在全国得以推广
C.灌钢法加速铁农具普及D.精耕细作的农耕技术进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欧洲中世纪一般的收获量最低是播种量的一倍半到二倍,通常是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关于我国,从云梦秦简的材料看,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再据《氾胜之书》《齐民要术》记载,则已达几十倍至上百倍。(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中出现的情况最主要得益于
A.曲辕犁的使用B.精耕细作模式
C.水利灌溉工具D.政府重农抑商
2020-12-25更新 | 1266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三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史料记载,汉代富农和地主在生产力方面拥有着耕牛和铁犁的巨大优势,而贫穷的农民无力购买,只能继续使用木制工具,经营稍有不善便会破产而出卖土地。材料反映了当时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铁器牛耕技术尚未发展成熟
C.土地私有制遭破坏D.生产技术进步加剧贫富分化
2020-04-24更新 | 417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16-17高一下·江苏南通·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康熙年间,钱塘人俞森在《荒政丛书》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当时
A.农本商末观念开始改变B.农村生产结构发生变化
C.小农经济不完全是保守封闭的D.纺织业是农村家庭支柱产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商朝甲骨文中有卜问天雨、卜禾(谷熟之意)的记载,如“帝令雨足年”。还有王亲自从事农作的记载,如“王黍于南”等。这些卜辞说明
A.商朝的占卜内容全部涉及农业B.大量水利工程的开凿
C.农业生产是商朝重要经济活动D.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9 . 西汉时期,江南地区无明确疫情记载,但长江以北地区却发生了11次之多。这表明
A.南方重视疫病的防治B.北方战乱不断灾害频仍
C.疫情与人口密度相关D.南方政治秩序相对稳定
10 . 下图所示为宋代的一种收获农具,《农书》记载该农具“夫笼、钐、绰三物而事,系于人之一身,而各周于用,信乎人为物本,物因人而用”。据此可知,当时
A.小农经济劳动力过剩B.农具配套使用提高功效
C.耧车得到一定的推广D.男耕女织协作生产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