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达的古代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人根据甲骨文中“犁”字的形状,推断商代已出现牛耕,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近年又在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中出土了铜犁。由此可以推知
A.文物史料真实可信
B.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为农具
C.铁犁牛耕始于商代
D.文献史料可与考古发现相佐证
2 . 图1为1977年考古发掘时出土的“河姆渡骨耜”,出土时上部残留着一截用藤条捆缚的木柄。这一考古成果表明,我国拥有
A.辉煌的黄河文明B.悠远的甲骨文字
C.锐利的古代兵器D.发达的原始农业
3 . 1965年10月24日,河北省易县武阳台大队社员在村西耕地时发现铁剑、铁戟各一件,刀币数枚,于是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结果出土大量铁器,其中铁农具有犁、铧、铲、镰等,且铁农具的数量超过了其他工具的总和,据此可知当时(     
A.铁农具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B.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
C.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D.河北地区经济最为发达
2022-08-10更新 | 2363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滨州惠民文昌中学(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图为山东地区出土的汉代铁器,有铲、、铧冠、斧、锤、锛、权、环首刀、锸等。其中绝大部分出土于章丘平陵城,少部分出土于青州戴家楼。据此判断,汉代山东地区
A.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B.冶铁业水平全国领先
C.农业耕作技术较为成熟D.章丘文物储藏最丰富
2020-06-10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0届高三3月模拟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考古报告,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数十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一批铁器实物。如图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的战国时期文物——鼻子套圆环的青铜牛尊和铁锄范。据此推测
A.战国时期牛耕和铁器较普遍B.井田制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C.争霸战争推动了工具的改革D.各国纷纷变法确立新的制度
6 . 河南登封阳城战国冶铸铁遗址出土的铸范,按器类则以䦆、锄等农业生产工具的铸范最多,约占出土铸范总数的90%以上。河北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以上考古发现(     
A.反映了农业经营方式的成熟B.说明地理环境影响农业生产
C.利于推动农业生产水平提高D.证明精耕细作模式已经定型
2022-07-07更新 | 30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如表是根据考古资料统计的汉朝出土铁农具种类及比例。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农具类别农具种类所占比例
初耕农具铁犁、钟冠、土61%
中耕农具铁锄、铁铲、铁杪7%
播种农具耧车、犁钟22%
收获农具铁镰10%
A.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B.精耕细作技术取得突破
C.官私手工冶铁业很发达D.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
8 . 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A.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铁犁牛耕是主要耕作方式
C.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农具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2021-10-07更新 | 205次组卷 | 47卷引用:山东省宁阳县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期中高一历史测试题
9 . 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垄的作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
A.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B.使用先进的曲辕犁
C.精耕细作农业开始形成D.耕作农具比较先进
2017-08-1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西汉桓宽在《盐铁论》中写道:“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经考古发掘,东北至辽西,西北至甘肃、青海、新疆一带,西南至云贵边陲,当前已有五十个以上地点出土了汉代的铁农具。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A.铁器促进小农生产方式确立B.社会经济重心逐渐转移
C.小农经济发展环境有所改善D.先进冶铁技术普及全国
2020-12-27更新 | 1733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2020-2021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