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达的古代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为西汉时期的居住遗址,遗址中每个宅院不相连,都有房屋、炉灶、土窖、水井、厕所沟、木栏篱笆、垃圾堆和铁制工具遗存。这反映了当时东北地区
A.大地主田庄经济生产方式B.仍保留了西周井田制的残余
C.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D.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状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论语·微子》记述了“耦而耕”的隐士长沮、徙溺,植其杖而耘”的丈人,他们或“稷(古代农具)而不辍”,或“杀鸭为黍而食之”,而且敢于讯讽孔子。出此可见春秋晚期
A.井田制开始遭破坏B.个体农户劳动盛行
C.自耕农经济已产生D.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2022-03-09更新 | 497次组卷 | 11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高三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北方农民“常在桑田中间用锄耕地,密植绿豆、小豆等作物”,既收获了豆类又“润泽益桑”。据此可知,当时北方地区
A.人地矛盾日益突出B.农民普遍缺少耕牛
C.农作技术已较成熟D.轮作农业开始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佛山出土的汉代水田模型显示,田埂将水田分为六块,分别有犁田、插秧、收割、脱粒、堆肥等劳作场景,与史籍对汉代区田法的记载契合。这反映汉代
A.小农经济模式已经成型B.农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C.农业生产追求精耕细作D.农业发展成为撰史主题
2022-03-05更新 | 20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睡虎地秦简等记载,秦朝百姓可按一定程序向官府借用官营作坊生产的铁农具,用后按时归还。如农具正常破损只需“为用书,受勿责”,即书面说明情况而无需赔偿。上述做法(     
A.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B.推动铁犁牛耕普及
C.促进了官营手工业发展D.减轻百姓赋役负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明万历时期(1572~1620年),传教士罗明坚、金尼阁等携带了“七千西书入中国”,然而这些来自异域的书籍只是“对于相当敏感的士人”产生了“压迫感”和“异样感”。“中国保持着平静的心情……那些曾经挑战并震撼了中国的西洋文明在蛰伏着。”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经济模式难以撼动B.儒家思想仍占主导地位
C.科举制度禁锢人们思想D.西方思想受到士人排斥
2022-06-24更新 | 930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2月一模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7 . 《舍田词》有诗云:“鼓声猎猎酒醺醺,斫上高山入乱云。自种自收还自足,不知尧舜是吾君。”诗句反映的主旨是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农耕文明的落后保守
C.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D.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
8 . 农业问题一直是个民生问题,农业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粮食亩产量达到91市斤,人均粮食占有量614.8市斤,全国耕地面积有2.3亿市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达到94%,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1898年,光绪皇帝下诏“兼采中西各法”,振兴农学。清政府在直隶、山东、山西等地开始建立农事试验场。这些试验场从美国、日本分别购进了几十种新式农机具,就场试验。但是这些新式农机具使用的还不是机械动力,仍旧是人力和畜力,而且也没有推广到其他地方。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19世纪后半期起,美国就开始在各州投资兴建专门的农业试验站,到了19世纪末期,美国从联邦中央政府到最基本的县一级政府都成立了农业科研机构。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私人农业技术研究团体或机构。各级部门经常举行各种学术会议,讨论方法、交流经验、推广成果,将新的科研技术尽快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国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脚步进一步加快了,如皮特式打谷机、小麦播种机、玉米种植机等各类新型农具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到1910年,美国已陆续研发出各种较为先进和复杂的农业机械,向农业基本机械化时期迈进。

——刘鹏《浅析19世纪美国农业科技研发体系的构建与影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国农业机械化状况不同的原因,并谈谈其对当今中国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启示。
9 . 家庭和妇女地位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纵观中国女性的生存轨迹,在近代以前的私有制社会中……女性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因而女性只有单一的家庭角色定位,即在家中扮好“贤妻”、“良母”的角色,相夫教子。……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长期经济生活、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

——江百炼《论戊戌维新至五四时期的女性角色定位》

材料二   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城市多数家庭的成员从工商业、服务业等工作中获取收入,妇女从事职业,拥有经济来源,家庭成员之间人身依附性减少。民国政府新《民法》规定离婚和结婚一样自由。燕京大学女生有96.7%的人赞成“无爱情即离婚”,上海“审判厅请求离婚案多”,而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甚至“夫可以出妻嫁妻”。

——摘编自张国刚等主编《中国家庭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低下的社会根源。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家庭变迁的特点,并指出推动这一时期中国家庭变迁的主要因素。
2022-01-24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华师附中省实广雅深中四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一定类型的生产工具标志着一定水平的生产力。下图的农业生产工具开始出现于
A.秦代B.汉代C.唐代D.清代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