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1 . 清朝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的关系应是
A.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B.基本上是纯经济关系,属于雇佣关系
C.地主与农民的关系D.相当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 . 中国丝织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和当时最著名的两大纺织中心分别是(       )
A.隋唐、苏州和南京B.明清、苏州和杭州
C.明清、南京和广州D.宋元、南京和广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图所示的工具,王帧在《农书》说明:“其制,当选湍流之侧,架木立铀,作二卧轮;用水激下轮。……则排前直木,则排随来去,揙冶甚速,过于人力。”这一工具的运用使得(   
A.农业生产力极大提高B.农田灌溉得到了迅速发展
C.冶金业得到迅速发展D.使用灌钢法炼钢成为可能
4 . 在中国古代“布衣”是对平民的统称。诸葛亮在《出师表》为表明自己出身卑微,曾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那个时代里,“布”最有可能是指
A.毛纺织品B.麻纺织品
C.丝纺织品D.棉纺织品
5 . 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材料表明在明代
A.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手工业者对雇主依附性强
C.已显露出近代化的曙光
D.钱塘政府抑商措施已失效
6 . 《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
2016-11-27更新 | 1299次组卷 | 44卷引用:2019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列对明清丝织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丝织业的鼎盛时期
B.在苏州杭州都设织造局,专门生产宫廷消费的丝织品
C.明中期发明了花楼机
D.提花在内的丝织技术已相当成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水浒传》中的一幕:一日,鲁智深来到五台山福地牌楼前的小市镇买些酒吃,听到叮叮当当的去处,却是三个人在那里打铁。他进去说打禅杖和戒刀。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
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
2016-11-27更新 | 435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3-201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任城一中高一下期中检测历史试卷
10 .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2009年9月30日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名录》。南京云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其挑花技术十分神奇,“七个范子,八个障子”
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七上八下”的成语就是出自云锦。中国古代南京云
锦有可能出自(     
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田庄手工业D.家庭手工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