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1 道试题
1 . 据史料记载,战国时代,粮食亩产二石(石为古代计量单位)已有一定的普遍性,比西周亩产一石或一石多增长60%-100%.关于这一时期推动粮食增长的因素,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精耕细作农业形成B.铁犁牛耕普及全国
C.封建土地私有确立D.重农抑商政策推动
2021-10-30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寻览关中周围的关隘:潼关、散关、武关、萧关,这些关隘不但营造了关中平原四塞之国、形胜之区的地理形势,且屡屡在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就了关中十三朝立都之地的光辉历史。下列史实发生在关中地区的是(       
A.郑国主持兴修大型水利工程郑国渠
B.秦始皇开凿的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
C.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沿草原丝绸之路西迁
D.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开了反秦起义的序幕
2022-06-2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战国策·赵策》载:“秦以牛田,水通粮。”据此可知
A.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B.牛耕最早出现在秦国
C.战国时秦国已使用牛耕
D.秦国的农业技术较他国先进
2019-08-12更新 | 335次组卷 | 25卷引用:浙江省浙北G2(湖州中学、嘉兴一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东周时期朝廷软弱无力,列国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看来是个多事之秋。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其中“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指的是
A.重农抑商的实施
B.牛耕推广到全国
C.铁制农具的使用
D.刀耕火种的消失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中国经济史》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A.西周
B.春秋战国
C.唐朝
D.宋朝
2016-08-05更新 | 645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6-2017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6 . 据考古发现,在江苏六合程桥的吴国墓、湖南常德德山的楚国墓、长沙的楚墓,还有山西侯马的北西庄等遗址出土的春秋晚期的多种铁器中,不乏铁耒、铁耜、铁铧等农具。这些考古发现可以佐证,春秋晚期
A.南方耕作技术优于北方B.农业生产范围拓展C.铁农具已用于农业生产D.精耕细作走向成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耒耜经》记载,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材料记载的耕作工具被称为
A.耦犁
B.耧车
C.曲辕犁
D.翻车
8 . 铁犁牛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它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A.商朝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2016-11-18更新 | 1495次组卷 | 25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丽水外国语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直升创新班)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B.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C.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2017-11-29更新 | 792次组卷 | 42卷引用:备考2019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2讲+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练习题
10 . 四川古称“蜀”,是中国西南门户,有“天府之国”之美誉。下列有关四川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战国时李冰父子在此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            
②唐朝时四川大邑白瓷“轻且坚、胜霜雪”;
③宋代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④宋代四川部分地区由剑南道管辖;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2-03-2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实验班)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